聽見李琚的問題,廳內不禁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搖曳的燭火映照著眾人各異的神情。
夫蒙靈察眉頭緊鎖,顯然是對觸碰土地問題可能引發的動蕩憂心忡忡。
李瑛,李瑤面露思索,卻是一時難有良策。
唯獨李林甫,神色平靜,那雙慣于隱藏情緒的眼眸深處,閃爍著精于算計的光芒。
“殿下所慮甚是。”
片刻后,他緩緩捋須,聲音低沉而清晰,仿佛早已成竹在胸。
“觸動田畝,乃牽一發而動全身之事,稍有不慎,便是怨聲載道,動搖根基。”
“嗯!”
李琚嗯了一聲,并未接話。
李林甫也不賣關子,直道:“自古以來,治國安邦之道,乃在于人心,我等想要土地,卻不能強取豪奪。”
頓了頓,他沉聲道:“是以,老夫所之‘釋放土地’,非是強取豪奪,其關鍵,還在于交換二字。”
“交換?”
李琚眼神微凝,若有所思,隨即頷首,示意他繼續。
李林甫面上浮現一抹笑意,“殿下可頒一道王令,告知西域百姓,西域商路因大食變故,暫時受阻。都護府為維持軍民生計,保障擴軍備戰之需,特設軍功授田之策與屯兵墾田之令。”
“軍功授田之策,屯兵墾田之令?”
李琚愕然一瞬,詫異道:“叔公欲復前漢屯兵軍制?”
“非也!”
李林甫笑著搖頭,語氣輕松道:“此策,雖與前漢邊境屯兵軍制相似,卻有本質上的不同。”
“哦?”
李琚來了興趣,忙朝李林甫拱手道:“愿聞其詳!”
其余人聞,也是紛紛看向李林甫,準備聽聽他能發表出什么高見。
迎上眾人的目光,李林甫輕咳一聲,也不賣關子。
解釋道:“老夫所軍功授田,乃為激勵將士,吸納流民投軍之策。此田非空口許諾,需有實田可授。”
凡立軍功者,無論新兵舊部,皆可按功勛大小,優先授予計式水沿岸綠洲之良田。
如此,既能保證將士用命,又能保障我西域稅收。”
聽見這話,包括李琚在內的眾人頓時眼睛一亮。
不過,眾人也沒有著急詢問,而是靜靜的等待著李林甫的下文。
“至于屯兵墾田,此為安置流民,增加糧食的自給之策。”
李林甫接著解釋道:“都護府可于計式水兩岸,劃定若干區域為官屯,招募流民,隱戶及因戰傷殘之老兵進行屯墾。屯田者,免數年賦稅,所產糧食按比例上交官倉,余者自留。”
“如此,既能安置傷殘老兵,都護府亦可白得一份多出來的糧食,諸位以為呢?”
“好,李相此策,甚妙!”
李林甫話音剛落,一旁的夫蒙靈察便忍不住撫掌叫了聲妙。
作為西域之地的實際掌控者,手握數萬大軍的當世名將。
夫蒙靈察最頭疼的,就是因傷殘退伍的老兵,該如何安置。
而這件事情會讓他頭疼的原因,也很簡單。
便是朝廷令各地節度使就地募兵守邊的諭令,導致了本該由中央撥付的軍資,一下子壓到了地方。
從而導致地方財政壓力大增,根本拿不出錢來安置受傷的老兵。
對于那些傷殘的老兵,地方上往往只能給出一丁點微薄的安置金,然后便只能將他們踢出軍隊自生自滅。
夫蒙靈察作為當世名將,對于這樣的情況,是又心疼,又無奈。
但李林甫提出來的這個屯兵墾田令,卻是能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最起碼,將士們往后便不用擔心受傷之后,就被踢出軍隊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