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著那些被鐵水灌滿的模具,冷卻后,工人們將其敲開,取出的竟是一個個大小、形狀、重量完全一致的犁頭。
“這……怎么可能一模一樣?”她喃喃自語。
“因為我們有標準。”李知安帶著她繼續往前走,“每一個零件,每一個工具,都有固定的尺寸和規格。這叫標準化。”
她們來到另一片區域。
這里沒有火爐,只有一排排巨大的水車。
河水推動著水車,水車通過復雜的齒輪和傳動軸,帶動著一排排巨大的鍛錘,起起落落,不知疲倦地捶打著燒紅的鐵坯。
“水力鍛錘。”李知安解釋,“它的力量,是人力的一百倍。用它鍛造出來的農具,更堅固,也更耐用。”
蘇迪娜已經完全說不出話了。
她看著那些工匠,他們不像是在勞作,更像是一臺巨大機器上的齒輪。
有人負責送料,有人負責掌鉗,有人負責檢查成品,每個人都只做一道工序,動作嫻熟,配合默契。
這種效率,是她聞所未聞的。
她看到了堆積如山的犁、鋤頭、鐮刀,也看到了正在組裝的紡車和織布機。
這些在大安百姓家中隨處可見的東西,此刻在蘇迪娜眼中,卻散發著一種讓她敬畏的光芒。
這不僅僅是工具。
這是力量。
是一種可以將人力、物力、財力擰成一股繩,爆發出恐怖能量的力量。
她終于明白,為什么大安的軍隊可以擁有精良的鎧甲和兵器,為什么大安的百姓可以開墾出那么多的田地,養活那么多的人口。
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地方。
無數個這樣的地方。
參觀結束,兩人回到馬車上。
蘇迪娜一路沉默,她靠在車壁上,閉著眼睛,腦海中不斷回放著工坊里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幕。
她以為自己和李知安結盟,是找到了一個強大的靠山。
直到今天,她才明白自己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
大安的強盛,不是靠幾個英明的君主或者幾個善戰的將軍,而是建立在這種她無法想象的,高效、嚴謹、龐大的生產體系之上。
這才是國力的根基。
回到東宮,蘇迪娜鄭重地向李知安行了一個大禮。
“太子妃。”
“今日一見,蘇迪娜方知天高地厚。”她抬起頭,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清明和渴望,“西昭若想真正強大起來,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牛羊和勇士,而是……是您剛才說的那些。”
李知安扶起她:“你想學?”
“我想學!”蘇迪娜的語氣斬釘截鐵,“我想學算學,學如何統籌安排,學如何管理像那樣一個工坊,不,是管理比那更大的部落,乃至一個國家!”
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方向。
和親、爭寵,那些都太渺小了。
只有掌握了真正的力量,她才能改變自己和族人的命運。
李知安笑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