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衙門里,氣氛有些古怪。
太子監國,召集兵部重臣議事是常態,可這次,居然還請了太子妃旁聽。
雖然設了屏風相隔,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今日的主角,恐怕不是他們這些執掌兵權的武將。
兵部尚書是個年近六旬的老臣,穩重有余,魄力不足。
他聽完齊逾轉述的“醫兵”計劃后,面露難色。
“殿下,此法……恐有不妥。”
“有何不妥?”齊逾的語氣聽不出喜怒。
“軍中將士,皆是鐵骨錚錚的漢子,讓他們拿刀弄槍尚可,要他們學那些穿針引線的精細活計,怕是……怕是學不來啊。”兵部尚書躬身道,“況且,臨陣對敵,最重專注。若分心去學這些醫理,耽誤了操練,豈不是本末倒置?”
他話音一落,立刻有幾名將領附和。
“尚書大人所極是!我手下的兵,個個都是能開碑裂石的猛士,讓他們去擺弄那些瓶瓶罐罐,簡直是笑話!”
“就是,受了傷,自有軍醫處置。咱們武夫,流血不流淚,哪來那么多講究!”
議事廳內,反對之聲此起彼伏。
李知安在屏風后聽著,秀眉微蹙。
她預料到會有阻力,卻沒想到這些人的觀念竟如此根深蒂固。
在他們眼中,士兵的性命仿佛只是一個個冰冷的數字,只要能打勝仗,犧牲是理所當然的。
齊逾沒有打斷他們,只是靜靜地聽著,直到所有反對的聲音都漸漸平息下去。
他才從手邊拿起一封信函,遞給身邊的凌風。
“凌風,念給諸位大人聽聽。”
凌風上前一步,展開信紙,朗聲讀道:“……此次秋狩,陳銳遇襲。幸得太子妃當機立斷,先行止血,穩住傷情,方才保住性命。末將痛定思痛,若當時隨行親衛中,有一人能通曉此法,便可為后續救治爭取寶貴時機。軍士之命,亦是命。平日多一分準備,戰時便多一分生機。太子殿下‘醫兵’之策,實乃遠見卓識,末將柳慎元,懇請殿下于軍中先行試行,末將愿為馬前卒,萬死不辭!”
柳慎元!
這個名字一出,剛才還吵嚷不休的幾名將領,瞬間啞了火。
柳慎元是軍中宿將,威望極高,他鎮守西北,戰功赫赫,他說的話,分量比兵部尚書還要重上幾分。
陳銳的事情他們也有所耳聞,沒想到柳慎元會因此事專門上書。
兵部尚書的額角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齊逾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他沒有提高聲量,但話語里的壓力卻讓整個議事廳的空氣都凝滯了。
“柳將軍的信,諸位都聽見了。孤再問一遍,誰還覺得,士兵的命,不值得多花些心思去保全?”
無人應聲。
“既然無人反對,那此事就這么定了。”齊逾一錘定音,“先在京營和柳慎元的軍中,各選一個衛所作為試點。所需人選,由兵部協同各營將領揀選。培訓的教材,由太子妃主導,太醫院協同編撰。所有開銷,從東宮的私庫里出。”
他頓了頓,補上一句。
“孤不希望聽到任何陽奉陰違的閑話。屠夫的手,未必就拿不起繡花針。能不能學會,試過才知道。若有將領覺得自己的兵是榆木疙瘩,教不會,那孤不妨換個會教的人來帶。”
這句話,說得極重。
在場的將領們心頭一凜,齊齊躬身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