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諸位對這屯田之法,有何意見?”
一眾官員隨即議論道。
“此法,甚妙!”
“讓邊軍屯田,只保留少部分精銳隨時機動,其余則圍繞邊疆開墾田地,所種出的糧食除了留足軍糧所需之外,余下的上繳戶部。”
“既解決了軍需運送的難題,還緩解了財政上的困難,此法甚妙。”
“不僅如此,上面提到這屯田之事,不允許邊軍將領插手,而是朝廷另派戶部官員全權負責此事,每年一換,如此可以直接杜絕邊軍和官員勾結,形成尾大不掉的情況!”
“這絕不是寧國公想的法子,這樣一來,豈不是變相在沒有戰事時削弱了邊軍將領的兵權嗎”
“哪個將領會不想自己手底下的兵多一點?”
“說不定是寧國公急陛下之所急,憂陛下之所憂,此法算是寧府給陛下,給朝廷,迎娶公主最好的聘禮!”
一群官員頓時不吝夸獎,尤其以戶部官員為首,這玩意兒一旦實行,戶部往后的權威恐怕將會一躍至吏部之上。
嚴熠也立馬反應過來。
“陛下,此法好是好,但對于官員的執行能力,以及和邊軍將領的協調能力有很大考驗。”
“臣有兩個擔憂!”
“一,恐會激起邊軍將領不滿,二,軍隊跑去種田,疏于訓練,恐會影響戰力。”
嚴熠擔心的正是夏皇擔憂的,但自他登基以來,一直心心念念削減各地藩鎮兵權的大好機會就在眼前。
他怎能不心動?
而且妙就妙在這折子乃是寧成武遞上來的,作為大夏數一數二擁有實權的藩鎮,若是帶頭,那其他藩鎮的反抗將會小很多。
“難不成,是因為朕將夏清歡嫁給寧毅,寧成武對朕投桃報李?不對,這份奏折絕不是寧成武能想出來的。”
夏皇想到老國公,那位智勇雙全的大夏鎮國神柱,他不由得感嘆,寧家真是能人輩出,可惜到了寧毅這一代用盡了力氣。
他已經決定回去擬旨好好賞一賞寧毅那小子了。
“諸位愛卿,對于嚴大人所提出的疑慮,可有解決之法?”
此時高隆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倒是覺得相比起其中的弊病,屯田法優勢更大。”
“首先,此法可以大大緩解朝廷的壓力,朝廷只需要戰時給予充足的軍糧和餉銀即可。”
“至于諸位將士們的疑惑,臣倒是可以補充一二,將士們開墾的田地,前三年,除留夠自用外,剩下的折成銀兩發給將士們,給朝廷上繳一二成意思一下即可。”
“畢竟,屯田法的本質不在于朝廷能從中得到多少,而是能夠減輕壓力。”
嚴熠見夏皇要一錘定音,急忙開口道:“陛下,高大人說的雖然在理,但臣還是有些擔憂,畢竟向來武將不服文官,光靠戶部的官員恐怕難以有些落實這屯田法。”
“吏部愿再設一屯田司,從天下征召懂農事的官員一同協助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