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毅道:“此為軍屯之法,朝廷這些年來之所以裁撤邊軍,除了有收權之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國庫空虛,軍費開支過于龐大的緣故。”
“而這軍屯之法,是讓邊軍閑時為農,戰時為兵,一不需要朝廷出軍餉,二還能以屯田墾邊之法逐步擴張大夏的疆域。”
寧成武搖了搖頭:“朝廷不是傻子,軍餉都自給自足了,朝廷的對邊軍的掌控就削弱了,絕不會同意的。”
寧毅笑道:“那咱們就給他再加一條鏈子,若是開墾田地的收益除了滿足邊軍日常需要外,剩下的則由戶部派人統一管理,上繳國庫,你說那群戶部官員會不會同意?”
寧成武:“你的意思是?”
寧毅悠悠道:“武將要的是兵多將廣,文官要的是什么?是權,是錢,而皇上要的是什么?是文武互相掣肘,是心安,是國庫充盈。”
“你說這既能充盈國庫,又能給文官增加權柄,順便還能從中撈取油水,有了文官進一步的掣肘,還不用擔心邊軍將領一呼百應揭竿而起,這樣多方共贏的好事,朝廷能不答應,皇上能不答應?”
寧成武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不過這樣一來,豈不是變向削弱我對大軍的掌控力!”
寧毅笑道:“其實不然!反正有朝廷的監管,大軍你也無法調動自如,還不如另辟蹊徑。”
“另辟蹊徑?”寧成武微微一愣。
寧毅帶著寧成武來到大夏九州堪輿圖旁。
“你且看,這西南以南是什么?”
寧成武:“十萬大山!”
寧毅:“沒錯,就是大山,這大山中可到處都是寶貝,你只需要帶領小部分精銳深入其中,打著剿滅蠻部的名義,在里面開墾山田,一可練兵,二可暗中發展。”
“而這些軍隊,你完全可以隱匿下來,只受你的掌控,到時候,朝廷即便翻臉,你進可攻,退可守,到時候,實在不行往大山一專,朝廷也拿我家沒有任何辦法!”
寧成武眼前一亮:“好法子!”
寧毅笑了笑:“我再送你九個字,高鑄墻,廣積糧,緩稱王!”
“廣積糧,高筑墻”
寧成武上下打量自己兒子,仿佛第一次見他似的。
“這些真的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沒人幫忙?”
寧毅:“這等掉腦袋的事情,我敢讓他其他人想嗎,這些年,我沒事就研究兵法,歷史,政務,這些東西都是我總結出來的。”
寧毅這話當然是扯犢子的,大夏九州雖然不是前世他所熟知的朝代,但總體的地理環境卻大致相同。
西南或許在如今的人眼中那是脹氣遍地的蠻夷之地,可在寧毅看來卻是大寶庫。
有山有水,有礦有鹽,是個藏兵練兵的絕佳之地,更別說十萬大山后還有那可以稱得上膏腴之地的天府之國了。
寧毅甚至嚴重懷疑,滇南屁顛屁顛跑來求和,就是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巴國上。
巴國和中原隔著十萬大山,很難聯系,但滇南進入巴國卻沒有那么麻煩。
當然這些都只是寧毅的猜測,卻不妨礙他,早早布局。
寧成武看著寧毅那吹牛不打草稿的樣子,既欣慰又唏噓。
他慶幸自己這傻兒子總算開竅了,但唏噓的是這臭小子貌似一來就倒反天罡,拉著他在造反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啊!
不過,事到關頭,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寧成武也不是婆婆媽媽之人。
“我知道了,這些東西我會牢牢記住的,在京城你也要加倍小心。”
“爹,你放心,誰會去戒備一個廢物紈绔?”
寧成武微微一愣,一想到這么多年居然連自己都騙過了,卻是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好小子,那我走了!”
寧毅:“不住一晚?”
寧成武:“免得夜長夢多,回去我就安排人上折子!不過,你既然是裝紈绔,家里的錢你還是省著點兒用,你說的這些都需要錢啊!”
寧毅笑了笑:“錢的事情,你不用擔心,我會讓人給你送來的。”
寧成武搖了搖頭,這小子雖然在軍事上有所見地,可賺錢向來是天底下頭等大事。
畢竟大夏能賺的錢的路子,早就被世家大族壟斷了,許多暴利的行業,諸如鹽鐵之類的寧家都沒資格插足。
寧成武也沒有繼續耽擱,而是叮囑了一番寧毅。
“那-->>我走了,劉福我就不帶走了,我知道你小子在想什么,他留下可以幫你處理很多事情。”
寧毅點了點頭,目送寧成武離去,前者剛走,寧毅便招來了劉福。
“去把府里的賬簿拿來,我要清點一番。”
“是,公子!”
劉福雖然不知道這位紈绔世子要干嘛,但還是老老實實地按照寧毅的要求搬來了賬本。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怎么會欠這么多?”
看著賬本上密密麻麻的花銷,還有用朱紅大筆標上的十幾萬兩欠款,寧毅眉頭一皺。
要知道,此世銀價并不便宜,二兩白眼足夠普通三口之家月于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