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日復一日的、痛苦與希望交織的合奏練習中悄然流逝。洛塵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快被《d大調卡農》那揮之不去的旋律給腌漬入味了,
連晚上做夢都在無窮無盡地拉琴,然后總會在某個音節處被楚夢瑤那冰冷徹骨、毫無感情的“錯了”二字驟然驚醒,嚇出一身冷汗。
然而,正所謂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在經歷了無數次令人崩潰的“吱嘎”噪音、慘不忍睹的音準漂移和亂七八糟的節奏失控之后,
量變的積累,似乎真的開始撬動了一絲質變的可能。
洛塵那原本笨拙不堪、仿佛長了六個拇指的手指,仿佛漸漸被折磨出了些許可憐的肌肉記憶,對琴弦位置的感知和運弓力度的掌控,竟然有了一絲微弱但確實存在的進步。
更重要的是,在楚夢瑤那高壓、精準、堪比人工智能糾錯系統的持續“折磨”下,
洛塵的大腦似乎也開始被迫理解樂句之間的呼吸感、音樂情緒的微妙起伏(盡管他實際表現出來的時候依舊顯得十分僵硬笨拙),
而不再僅僅是機械地、麻木地按照譜面上的豆芽菜和符號去拉動琴弓。
轉折發生在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下午。練習進行到整首曲子相對舒緩的中段樂章。這部分旋律悠長,情感內斂,需要小提琴聲部承擔起主要的歌唱性旋律線條。
楚夢瑤的鋼琴聲如同沉穩而包容的基石,鋪墊出寧靜而深遠的和聲背景,每一個音符都恰到好處,營造出靜謐的氛圍。
洛塵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所有的緊張和不確定都壓下去,集中起十二萬分的注意力,將琴弓穩穩地放在弦上。
這一次,他沒有再去死死地盯著那早已爛熟于心(被迫的)的譜子,而是下意識地、幾乎是冒險般地閉上了眼睛,嘗試不再用眼睛去“看”,而是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音樂的流動與呼吸。
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他的手指按下的位置,似乎比平時更精準了一些;右手運弓的力度和速度,也出乎意料地平穩和均勻了許多。
一段算不上多么精湛華麗、甚至還有些青澀和小心翼翼,但至少音準和節奏都在及格線以上、甚至隱隱帶上了一點點微弱卻真實的情感色彩的旋律,
第一次,不再是掙扎和噪音,而是真正地如同“流淌”一般,從他的琴弦上舒緩地蔓延開來。
沒有刺耳的雜音干擾,沒有突兀的中斷或失誤。
鋼琴聲溫柔而有力地包裹著、襯托著、引導著這稍顯稚嫩的小提琴旋律,如同大海托起一葉小舟。兩種聲音不再是互相折磨、激烈對抗,而是第一次真正地、像模像樣地、和諧地融合在了一起,
共同編織出一段雖然短暫、卻完整而動人的音樂片段。
當這一小段旋律順利、平穩地走向終止,最后一個音符的余音在空氣中緩緩消散時,洛塵自己都愣住了,難以置信地睜開了眼睛,仿佛剛從一個美妙的夢境中醒來。
音樂教室里出現了片刻不同尋常的、近乎神圣的安靜,只有窗外細微的風聲和彼此尚未平復的呼吸聲。
楚夢瑤修長的手指還輕輕地停留在琴鍵上,她緩緩轉過頭,看向洛塵,那雙總是如同冰封湖面般清冷的眼眸里,
竟然清晰地閃過了一絲極少出現的驚訝,甚至……還有一點點極淡的、難以捕捉的、類似于贊賞的光芒?
“剛才這一遍,還可以。”她開口說道,語氣依舊是那般平淡無波,但仔細聽去,似乎沒有那么凍人了,甚至帶著一絲微不可查的緩和。
還可以?!從楚夢瑤嘴里吐出的這三個字,其含金量簡直堪比“天籟之音”、“仙樂耳暫明”啊!
洛塵頓時受寵若驚,差點當場表演一個猛男落淚,聲音都帶上了激動的顫抖:“真……真的嗎?班長?我剛剛……好像……沒拉錯?沒跑調?節奏也跟上了?”
>>“嗯。節奏穩定,音準基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楚夢瑤點了點頭,居然難得地給出了具體分析,“最關鍵的是,你剛才嘗試去‘聆聽’和‘感受’音樂的流動與和聲的配合,而不是機械地、盲目地‘執行’譜面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