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縣教育局。
一個會議廳內,氣氛嚴肅得幾乎能擰出水來。
縣里負責教育口的主要領導們,
一個個正襟危坐,額頭上滲著細密的汗珠,緊張地看著坐在主位上的那位中年男人。
男人約莫五十歲左右,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中山裝,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面容清瘦,神情嚴肅。
他就是這次省教育廳視察組的組長,副廳長,白青山。
“同志們,”
白青山放下手里的茶杯,清了清嗓子,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我這次下來,不是來聽報告,也不是來看你們準備好的‘樣板戲’的。”
他推開面前一份印著“集安縣教育工作成果匯報”的文件,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我只想看最真實的基層教育情況。所以,明天原定的視察路線,取消。”
縣領導們的心,咯噔一下,沉到了谷底。
取消了?
他們為了這次視察,熬了好幾個通宵,把縣一中和縣小學翻新得跟新蓋的一樣,
老師學生們排練了好幾遍歡迎儀式,結果一句“取消”就全白費了!
“那……那白廳長的意思是?”縣教育局長硬著頭皮,小心翼翼地詢問。
白青山站起身,走到墻上掛著的集安縣地圖前,用手指在上面隨意地畫了幾個圈。
“就從這里面,隨便挑一個鄉鎮,我們搞一次‘突然襲擊’。”
他轉過身,鏡片后的眼睛里閃著銳利的光,
“我要看看,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你們的教育工作,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轟——”
縣領導們的腦子里,仿佛有炸彈炸開了。
突然襲擊?
這簡直是要了他們的老命!
下面鄉鎮的學校是什么德行,他們自己心里清楚得很。
破桌子爛板凳,漏雨漏雪的屋頂,還有些民辦老師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
這要是讓省廳的領導看見了,肯定會被狠狠的批一頓!
會議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每個人都在飛快地轉動著腦筋,試圖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負責宣傳工作的副縣教育局長,腦中靈光一閃。
他忽然想起了昨天下午,財源鎮公社趙建國打來的那通激動的電話。
“文曲星下凡”、“宗師手筆”、“全鎮轟動”……
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里冒了出來。
“白廳長!”
副縣教育局長猛地站了起來,因為太過激動,聲音都有些變調。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我……我有一個提議!”
副縣教育局長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沉穩一些,
“我推薦視察組去財源鎮!”
“財源鎮?”
縣教育局長皺起了眉頭,那地方的學校條件,在全縣也是排倒數的。
白青山也投來了詢問的目光。
副縣長知道,這是他唯一的機會。
他繪聲繪色地講起了財源鎮小學那面墻的故事,把丁浩描繪成了一個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無師自通,自學成才的“鄉土奇才”。
“白廳長,各位領導,我認為,這恰恰是我們基層教育最生動,最真實的體現!”
副縣教育局長越說越激動,
“教育,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我們的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這個叫丁浩的年輕人,就是最好的證明!”
他把丁浩寫的那八個字,形容為“于無聲處聽驚雷”,是“人民群眾對知識渴望的最強音”。
這番話,-->>說得是慷慨激昂,連他自己都快信了。
縣領導們聽得一愣一愣的,隨即都反應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