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念瑤隨便點了兩個素菜一個飯,便坐在凳子上安安靜靜的吃了起來。
她吃的速度不算慢,但吃相不差,看著也不會讓人覺得狼吞虎咽。
吃過飯后,阮念瑤總算感覺緩過勁兒來,舒服了許多。
她付了錢,隨后又打聽著去了阮大強原本參加修路的那個公社下面的村子。
這么多年過去,路早就已經修好了,原本的修路隊自然是找不到的。
但是當時修路隊附近的紅山公社是一起協助負責的,很多村民也參加了修路隊,阮念瑤覺得還是能打聽到消息的。
這個年代的信息閉塞,除了交通不便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普通人缺少走出去的勇氣。
大多數的村里人,或許終其一生去得最遠的地方,恐怕就是鎮上的集市。
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沒離開過村子。
縣城的人活動范圍或許大一些,但也很少跑到其他地區。
若是上一世這個時期的阮念瑤,也不會擁有獨自前來陌生縣城,陌生公社打聽消息的勇氣。
但她雖在婚姻中不幸,蹉跎一生,可她經歷過改革開放,時代變革,人也不算很蠢,所以走出來的勇氣,是有的。
阮念瑤打聽著來到了紅山公社下轄的村子。
直接去公社里找社員干部打聽消息,會要麻煩許多,到時候對方肯定會追問她目的之類的,說不定還會問她要介紹信什么的。
那玩意兒她拿不出來,所以她選擇來村里問。
阮念瑤的進村,吸引了村口聚集著的人的注意力。
他們看著阮念瑤議論紛紛:“這姑娘生得真俊啊,打哪兒來的?”
“不知道啊,村里也沒見誰家有這么漂亮的親戚啊。”
“就是,真要有這么漂亮的,早就被發現了,提親的人怕是都踏破門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