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大軍班師回朝,行程比去時緩慢了許多。攜帶著繳獲的物資、押解著重要的俘虜,更重要的是,無數盛放著陣亡將士骨灰的陶罐被小心安置在車上,沉默地訴說著勝利的沉重代價。
朕取消了所有沿途州府的迎送儀式,只令他們妥善安排大軍過境食宿,并優先撫恤迎回的戰死者家屬。即便如此,凱旋的消息依舊如同春風,早已吹遍大江南北。沿途百姓自發聚集道旁,簞食壺漿,跪迎王師,看到那長長的骨灰車隊時,許多老人婦人忍不住掩面哭泣,卻又努力向著龍旗方向叩首,高呼萬歲。
朕騎在馬上,望著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帝王的功業,終究是建立在萬千忠骨之上。
一個多月后,神都巍峨的城墻終于出現在地平線上。城門外,黑壓壓地跪滿了迎駕的文武百官、宗室勛貴,以及無數翹首以盼的京城百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海嘯般的聲浪撲面而來,旌旗招展,鼓樂喧天,場面遠比朕出征時更為盛大。
朕目光掃過跪在最前面的首輔大臣,以及他身旁的唐若雪、厲欣怡、陳芝兒三人。她們穿著隆重的朝服,神色恭謹,但朕能看出唐若雪眉宇間的疲憊,厲欣怡眼底的銳利,以及陳芝兒努力壓抑的興奮。
“眾卿平身。”朕的聲音經過靈炁加持,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北伐之功,非朕一人之力,乃將士用命,百官盡心,百姓支持之果!所有功過賞罰,容后細議。陣亡將士,追封厚恤,其家屬,免賦三年!”
“陛下圣明!”歡呼聲再次響起。
繁瑣的迎駕儀式持續了整整一個時辰。朕耐著性子完成一切流程,才得以擺駕回宮。
養心殿內,爐火溫暖,熏香裊裊,隔絕了外面的喧囂。朕褪下沉重冰冷染血的金甲,換上一身常服,才感到一絲真正的放松。左臂的舊傷似乎也感知到了環境的改變,微微發熱,緩緩吸收著空氣中稀薄的靈炁進行自我修復。
屏退左右,只留下唐若雪、厲欣怡、陳芝兒三人。
“朕不在這些時日,辛苦你們了。”朕看著她們,溫聲道。
唐若雪率先稟報:“托陛下洪福,朝中一切安好。南方漕運案已基本清查完畢,涉案官員、豪商均已錄得口供,賬目贓款皆已封存,只待陛下最終圣裁。撫恤銀兩、糧草調度亦未延誤。”她遞上一本厚厚的奏折,條理清晰,字跡工整。
朕接過,并未立刻翻閱,點頭道:“做得很好。漕運案牽連甚廣,你能穩住局面,步步為營,實屬不易。”
厲欣怡則笑道:“陛下,您帶回來的那些俘虜和繳獲,可是讓戶部又發了一筆小財。那些哥薩克的鎧甲兵器,雖與我朝制式不同,但用料精良,回爐重煉也是好鋼。還有那些俄羅斯的‘特產’,臣妾已讓人著手研究其價值了。”她頓了頓,語氣微凝,“只是……后續的封賞、撫恤、軍械補充,又是一筆巨款,國庫雖盈,卻也經不起長久這般消耗。開源節流,需盡快提上日程。”
“朕知道。”朕揉了揉眉心,“北伐雖勝,然國家元氣亦傷。開源節流之事,便由你牽頭,與六部商議個章程出來。”
“臣妾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