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國的婚禮在持續整日的喧囂與祝福聲中圓滿落幕,喧囂散去,留下的是滿院的喜慶余溫和嶄新開始的日常。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
李曉蕓便輕手輕腳地起床了。
她換上了一身干凈的碎花棉布罩衫,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一絲不亂。
收拾停當后,她徑直走進了廚房。
此時,王翠蘭正在灶臺邊,準備生火熬粥。
王翠蘭見到李曉蕓走進來,臉上掠過一絲驚訝,忙放下手中的柴火,關切地道:
“大嫂,你怎么這么早就起來了?”
“昨兒累了一天,該多睡會兒才是。”
李曉蕓挽起袖子,走到水缸邊舀水洗手,語氣自然地說道:
“翠蘭,我來搭把手吧。”
“平時在家,這些活兒我也是做慣了的。”
“往后咱就是一家人了,家里的活計,咱倆一起干,也能輕松些。”
王翠蘭心里一暖,嘴上還是勸著:
“嫂子,真不用,這點活兒我一個人就行,你快回去歇著……”
話還沒說完,就見李曉蕓已經麻利地開始清洗小米,準備下鍋了。
她動作熟練,一看便是常做家事的。
李曉蕓抬頭對她溫和一笑:
“翠蘭,咱們既是一家人,就不說這些見外的話了。”
“我既然進了這個門,這就是我的家,哪有光閑著不干活的道理?”
王翠蘭聞,便不再多勸,臉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說實在的,在她原本的想象里,李曉蕓是干部身份,父母又都是城里的教師,是正經的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總覺得這樣的姑娘多少會有些嬌氣。
可眼前的這位大嫂,從婚前接觸到現在,給她的感覺全然不同,待人接物爽利又實在,沒有絲毫架子。
如今新婚頭一天,不僅起得早,還主動分擔家務,語間更是透著親近,讓她感覺格外舒心,仿佛家里多了個能說到一處、做到一處的姐妹。
這時,何大清也披著外衣從后院踱步到了正屋,瞧見廚房里兩個兒媳忙碌的身影,不禁有些意外,開口道:
“曉蕓,翠蘭,你們怎么都起這么早?我還說今兒的早飯我來張羅呢。”
李曉蕓和王翠蘭幾乎同時轉頭,笑著招呼:
“爸,您醒了?”
王翠蘭接話道:
“我們都習慣早起了。這點活兒哪還用您動手?”
“粥馬上就熬好了,饅頭也熱上了,您坐著歇會兒,咱們很快就能開飯。”
何大清看著廚房里和諧忙碌的景象,聽著兒媳們貼心的話語,心里頭暖烘烘的,只覺得這家因為新成員的加入,瞬間又添了許多生氣和暖意。
值得一提的是,何大清的工作關系如今已全部調回了北京,他眼下也在軋鋼廠上班,和傻柱是同行。
今天,他們爺倆就得照常去廠里報到。
而何衛國因為享有婚假,還能在家多休息幾日。
沒多一會兒,傻柱也揉著眼睛起來了,瞧見自家媳婦和大嫂都在廚房忙活,很是意外。
他湊到門口,樂呵呵地對李曉蕓說:
“大嫂,你這咋不多睡會兒?昨兒忙活一天不累啊?”
李曉蕓一邊攪動著鍋里的粥,一邊回道:
“柱子,我今兒又不上班,想著你們都要去上班,就起來幫著弄弄早飯。”
“沒成想我來的時候,翠蘭比我還早。”
“我忙活完了,困了還能回去補個覺,你們這上班的可不行,得吃飽了出門。”
傻柱吸了吸鼻子,聞著空氣中米粥的香氣,由衷贊道:
“嘿!我大哥真是好福氣!嫂子,你這一來,我們全家都跟著享福了!這粥聞著就香!”
李曉蕓被他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