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的培訓老師帶著我們參觀了總部大樓,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這個龐大商業帝國的中樞如何運作。
我們首先來到了數據監控中心。
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全國各地的訂單數據,不同顏色的線條交織成密集的網絡。
“這里就是公司的心跳。”培訓老師指著屏幕。
“每秒鐘處理成千上萬的訂單,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預警。”
我看著屏幕上流動的數字洪流,忽然想起自己當騎手時。
每天在街頭巷尾奔波,從未想過背后的系統竟如此精密復雜。
接著我們來到客服中心。整齊排列的工位上,客服人員戴著耳麥,處理著各種事情。
我不禁想起自己當騎手時,被顧客投訴,就是經過這些客服處理吧?
最讓我震撼的是戰略決策層,可以看到分析師們正在討論市場趨勢,墻上的地圖標注著新業務的拓展方向。
“公司每年會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市場調研,這些分析結果將直接決定業務布局。”培訓老師解釋。
作為一個從騎手一步步走上來的站長,這一幕讓我深深觸動。
參觀結束時,培訓老師在電梯里對我說:“陳豪,聽說你當過騎手?”
“是的,三年。”
“那你要好好看看這些。”他意味深長地說。
“能從配送一線來到總部的人不多,你能站在這里,說明公司看到了你的潛力。”
難得有這次機會,我便問培訓老師,有些事情我一直沒想明白:“你對這次外賣大戰有什么看法?”
培訓老師沒有直接回答,反而饒有興致反問我:“先說說你的看法!”
我從一線市場的角度分析道:“公司每年拿這么多錢出來補貼,不會虧錢嗎?據我所知,每家外賣平臺都拿出幾百億在拼。當然,有部分是商家買單。”
培訓老師繼續追問:“那你覺得哪家公司會贏得這場外賣大戰?”
我想起從王秋雅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回答道:“淘閃購雖然虧錢補貼,但為電商平臺引來了大量活躍用戶。”
最先撐不住的可能是袋鼠外賣。東哥外賣雖然同樣有電商平臺,但問題出在管理上,畢竟是新介入做外賣,不像淘閃購的底子是餓了么。”
培訓老師露出贊許的微笑:“分析得不錯。不過你只看到了表面。”
他示意我走到窗邊,指著樓下川流不息的配送車輛,“你看,每一輛配送車都是一個移動的廣告牌,每一次配送都是一次品牌曝光。這場大戰,表面是在爭奪市場份額,實際上是在搶占用戶心智。”
他轉過身,語氣變得深沉:“你覺得我們在虧錢?但我們用外賣業務構筑了一道護城河。”
“數據顯示,使用我們外賣服務的用戶,在電商平臺的復購率提升了30。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價值。”
我恍然大悟:“所以補貼不是目的,而是獲取用戶的手段?”
“沒錯。”培訓老師拍拍我的肩膀。
“你能想到這一層很難得。記住,站在總部看問題,不能只盯著一個業務的盈虧,而要看清整個生態的布局。”
“你在一線的經驗很寶貴,但還要學會用總部的視角思考問題。”
這番話讓我陷入沉思。原來我以為的燒錢大戰,背后竟藏著如此深遠的戰略考量。
作為一個從基層成長起來的管理者,這確實是我需要突破的思維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