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照你交代的,一副藥熬三次,每天喝三頓,嘿,舒服多了,再也不用一趟趟往茅坑跑了。”
蘇念安慰,“姐本身也沒什么大毛病,就是有點炎癥,把脈之后調整一下用藥,兩三天就好了。”
王娟拉著蘇念的-->>手拍了拍,壓低聲音道,“我家那口子說了,只要不是經營性質,就不會觸碰到紅線,說什么,屬于填補農場醫療空缺,農場職工互幫互助,”
“哎呀,”
她手揮了揮,皺著眉,“我家那口子咬文嚼字的,說了一大通大道理,我記不太清了,但是他說了,幫大家看一些小病小痛的,沒問題!”
“我跟熟悉的幾個大姐提了下你幫我看病的事兒,她們一聽還有多余的藥材,都想請你幫看看,”
“妹子一會兒還有別的事不,如果沒有的話,我去把那幾個都大姐叫來,麻煩你一起給她們看一看,成不?”
王娟提議多帶一些軍嫂上家里看病,正中蘇念的下懷,
她特地等報紙到后,邀請王娟去家里復診,為的就是‘不經意’間讓王娟通過報紙,先了解紅旗公社發生的事,
朱珊她們想借助兩地的信息差,和互相作證來壞她名聲,
那自己就先她們一步,將紅旗公社的事情用報紙的形式讓家屬院的軍嫂們提前知曉,
等到聯歡晚會開始,
謠和官方報紙相撞,軍嫂們自能辯別誰真誰假!
希望到時候,自打嘴巴子的朱珊二人別被當場氣吐血。
沒多久,院門被敲響,王娟帶著軍嫂上門,
四個軍嫂年齡幾乎都在三十歲左右,都是北方人和王娟算老鄉,結婚后,她們跟著丈夫隨軍,在部隊的后勤部工作。
幾人都沒有空著手,拎著白面,粟米等能填飽肚子的口糧上門,見著蘇念熱情地叫著“蘇大夫”。
“嫂子們別這么客氣,這年頭各家口糧都緊,嫂子們拿回去吧。”蘇念謙虛推辭,“我只是跟著父親學了些皮毛,擔不得大夫稱呼,嫂子們叫我小蘇就好。”
“喲!蘇同志的醫術還是家傳的!”
如愿將話題引到父親身上,蘇念眼眸接連閃爍了幾下,“我祖上三代都是開藥鋪的,我父親更是海城有名的大夫,精通內診外傷,我的醫術都是他教的,”
“說來慚愧,小時候貪玩,一看那些拗口名詞就頭疼,帶玩帶學,只學到父親的一層皮毛,幸好嫂子們不嫌棄。”
聽蘇念和軍嫂們聊起父親,王娟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地眺了眼蘇念,
大概猜到蘇念之前主動提出幫她看病的原因了,
原來是為了幫勞動改造的父親謀一條出路。
淮陽農場作為江北跑到縣城去,花銷高不說,還得耽擱上工!
蘇念只是來探親的,早晚會離開,
蘇念走后,如果蘇懷瑾能接手,在勞動改造之余能幫人看病掙點口糧,蘇家日子會好過很多。
王娟揉了揉肩膀,嘆了口氣,
蘇念雖然有私心,但對農場眾人來說確實是件好事,不戳穿對大家都好。
見蘇念開始全神貫注幫姐妹看診,她招呼剩下三人一起圍坐到桌旁安靜等待,
閑聊幾句,
王娟瞧見了桌上隨意擺放的報紙,報紙排版和農場的不同,挺有新意的,
她來了興趣,沖蘇念招呼,“大妹子,這報紙我們能看不?”
“當然能看,”
蘇念應得清脆,抬眸見王娟展開報紙看起來,唇角勾了勾,沖剩下三位軍嫂道,“干等著也怪無聊的,嫂子們看看報紙打發時間唄,反正有好幾份,夠分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