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叛亂平息馮勇自盡,但其血書將罪責一力承擔。
使得追查宮闈的線索暫時中斷。
靖安帝御駕親征在外,陸丞以雷霆手段穩定了京畿局勢。
隨即開始著手清理朝中與馮勇及江南案有牽連的官員。
一時間朝堂風聲鶴唳。
與此同時江南亂局愈演愈烈。
叛軍攻占蘇州府衙后,氣焰囂張。
接連襲擊周邊縣府控制部分漕運節點。
切斷南北糧道,宣稱要清君側誅陸丞。
陸丞坐鎮中樞調兵遣將。
他任命老將戚廣文為江南總督,總攬平亂事宜,同時從湖廣、兩廣調集精銳客軍入浙馳援。
另一方面他利用沈舟這條暗線,開始向江南叛軍內部輸送假情報。
這一日陸丞收到戚廣文從前線發來的戰報。
官軍與叛軍在太湖沿岸激戰數場互有勝負。
叛軍戰力不俗,且熟悉水網地形,官軍進展緩慢。
“叛軍之中似有精通兵法、善于操練之人,非普通烏合之眾。”
戚廣文在信中寫道。
幾乎同時沈舟通過秘密渠道送回中寫道:“韃靼新敗,其求和恐為緩兵之計。
陛下若此時回師,其必卷土重來。
且江南未平陛下久離京師,非社稷之福。
請陛下駐蹕邊鎮督師徹底掃蕩殘敵,再議回鑾之事。”
奏章發出后陸丞心中忐忑。
他了解年輕皇帝的性子,好大喜功又急于回京享受勝利榮耀,未必聽得進他的勸諫。
果然,數日后皇帝旨意到,駁回陸丞建議。
決定接受韃靼求和,不日即將凱旋。
陸丞長嘆一聲。北疆之患,恐將再起。
他將注意力轉回江南。
根據沈舟最新情報,叛軍雖收縮,但仍在積極備戰,吳用正策劃一次大規模反擊。
目標可能是奪回嘉興,打通與海盜聯絡的通道。
“主公對吳用極為信任,聽計從。
但近日常有神秘人物出入主公府邸,似來自北方。”
沈舟在情報中補充道。
北方?陸丞心中一動。
難道與北疆有關?
他下令戚廣文,加強嘉興至松江一線的防御,嚴防叛軍反撲。
接著他讓沈舟設法查清那些北方來人的身份。
就在此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回到了京城—,安帝御駕親征的副帥,鎮北侯李永芳。
他先行回京負責籌備凱旋慶典。
李永芳入宮向監國的陸丞匯報軍情,詞恭敬,但眼神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倨傲。
他是軍中宿將,對陸丞這等文臣掌兵,本就有些不服。
“大師,江南戰事如何了?
陛下凱旋在即,若江南仍未平定,恐損陛下天威啊。”
李永芳語氣平淡,卻暗藏機鋒。
陸丞不動聲色:“有勞鎮北侯掛心。
江南亂局已近尾聲。
不日當有捷報。”
“但愿如此。”
李永芳拱拱手,“末將還要去準備慶典事宜,先行告退。”
看著李永芳離去的背影,陸丞目光微凝。
此人突然回京,恐怕不只是為了籌備慶典那么簡單。
他與馮勇與江南叛軍有無關聯?
鎮北侯李永芳的回京,給看似平靜的京城水面投下了一顆石子。
陸丞不動聲色,加強了對李永芳及其往來人等的監控,同時催促江南前線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數日后江南總督戚廣文送來密報,官軍與叛軍在蘇州城外展開決戰。
叛軍負隅頑抗,尤其一支由海盜組成的亡命之徒,作戰極其悍勇。
幸得玄誠道長率龍虎山弟子破其邪術鼓舞,官軍才得以穩住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