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玉蘅看著譚紹寧從車廂里出來,笑道:“譚公子,你可真準時。”
譚紹寧對她略一點頭,做了個請的手勢。
甄玉蘅踩著車凳上車時,譚紹寧向她遞來胳膊,她道了聲謝,搭著他的手上了車。
馬車里,二人相對而坐,路上譚紹寧也不閑著,手里捧著本賬簿在翻看,神情很專注。
車上都要抓緊時間看賬,難怪人家能把生意做那么大呢。
甄玉蘅生怕打擾到譚紹寧,一點聲音都不敢出,安安靜靜地坐著看窗外的景。
半個多時辰后,馬車停在了山腳下。
這一片山叫春嶺,目之所及的小山坡上都是茶樹,此時晨霧還未完全散去,朦朧縹緲的霧氣籠罩在山腰間,潮濕的微風帶來茶葉的清香。
采茶人夸著籃子在茶叢里采茶,甄玉蘅跟著譚紹寧往山坡上走,沾了一身的茶香。
譚紹寧說:“今年頭茬的明前茶已經采過了,明前茶就是清明前采的,那時的茶葉細嫩,香氣醇厚,質量最佳,打算供給京中的權貴們的。現在采的是夏茶,夏茶芽葉粗硬,香氣也淡,價格便宜,一般就放到市面上賣給普通老百姓。”
甄玉蘅手指輕輕撫過茶葉,指尖沾了些露水,“那這兒一年能產多少茶?”
“這些都是成齡茶樹,一年一畝能產兩百斤左右。夏季和秋季長得快,但品質不高,不值錢,冬季不采,所以還是以春茶為主。”
甄玉蘅聽后點點頭,如譚紹寧所說,這類生意不可能會一本萬利,但是穩定,最重要的是看跟誰,人是知府夫人牽線,靠譜,而且譚紹寧一看就讓人覺得很信得過。
二人又逛了一圈,到茶棚里休息,譚紹寧讓人泡了茶端上來。
“這就是今年的春茶,你嘗嘗。”
甄玉蘅掀開茶蓋,便聞到一股醇厚的毫香,小抿一口,口感柔和甜潤,回甘持久。
“確實不錯。”
譚紹寧看著遠方的山巒,“春嶺這片地兩三年前就收過來了,一直閑著,去年想弄個茶園,就移植了些白茶樹,今年的春茶產量不錯,品質也好。等打開銷路后,說不定這春嶺的白茶也能打出名氣。”
甄玉蘅低頭看了看手里茶,又順著譚紹寧的目光看向外頭的山色。
春嶺白茶,是了,她記得今年萬壽節時,有一種產自春嶺的白茶被選為了貢品,而后便成了名茶,京中權貴大都愛喝,因是來自越州的茶,所以她有印象。
如果這茶將來會成為貢品,價格大漲,那現在不就是她投錢的好時機嗎?
譚紹寧向甄玉蘅看過來,“甄娘子,你考慮得怎么樣?”
甄玉蘅擱下茶盞就說:“我考慮好了,先投五百兩如何?”
譚紹寧顯然有些意外,問她:“這么多,你確定?”
甄玉蘅笑笑,“這茶這么好,一定不愁賣,而且譚公子經商眼光好,做事靠譜,投你的生意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