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
無法形容的歡呼聲瞬間沖天而起。
戴著厚厚玻璃鏡片的老工程師,一把扔掉了手里記錄數據的筆和本子,像個孩子一樣跳了起來,跟身邊的年輕人用力擁抱,拍打著對方的后背。
一些年輕的研究員,臉上還掛著加班留下的油污,此刻卻涕泗橫流,靠在墻壁上,任由眼淚不斷涌出。
這個光點,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個簡單的坐標。
那是他們親手將最基礎的零件、最底層的代碼、最艱澀的理論,一步步堆砌起來,送上天際后,來自宇宙深處給他們的終極回應!
我們做的東西是世界上最好的!
在這一片歡騰的海洋中,余宏只是安靜地退了出來。
他倚在門口的墻邊,看著眼前一張張激動到扭曲的臉,心中的情緒卻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是成就感,但更多的是來自后世的急迫感。
他不認為這是勝利,這僅僅是入場券。
真正的硬仗,現在才剛剛開始。
他轉過身,向著那棟專門為芯片項目建造的超潔凈廠房走去。
……
推開層層氣密門,穿上從頭到腳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防塵服,一股高效過濾系統獨有的超潔凈味道撲面而來。
這里是李杰的總工辦公室。
他沒有出去慶祝。
此刻,他正俯身在工作臺上的一臺高倍電子顯微鏡前,目不轉睛地觀察著一塊剛剛流片成功的晶圓樣品。
在他的視野里,無數密密麻麻規整無比的晶體管電路結構,在硅基上延伸。
余宏給他的技術,讓他在這里創造了這個時代的人無法理解的奇跡。
鷹醬國內,英特爾和德州儀器正拼死拼活地在3-2微米的工藝上掙扎,軍方最頂級的芯片堪堪摸到15微米,也就是1500納米的門檻。
而李杰眼前的這片電路,其最窄的線寬,是500納米。
整整三倍的代差!
正是靠著這500納米的芯片,北斗衛星才能夠如此精準的定位!
“李總工。”
余宏的聲音從身后響起。
李杰像是被驚醒,猛地抬起頭,透過厚厚的防護面罩,他眼中的光芒亮得嚇人。
“余廠長!”他獻寶似的指著顯微鏡下的晶圓:“我們的risc架構,五百納米制程處理器,良品率……已經突破了30!”
他揮舞著手里的報告。
“北斗成功了!我這邊的主控芯片也能量產了!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他已經不再是單純跟著余宏圖紙施工的技術員,他現在已經能夠舉一反三,看清這條技術路線背后的恐怖潛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