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森緩緩站起身,蒼老的臉上沒有一點喜悅。
“小陳同志,你和同志們在一線辛苦了。”
他轉過頭,看著在座的每一個科學家:“同志們的匯報也證實了我之前的擔憂。”
“我們的頻段壓制器,本質上是一個大號的噪音發生器,它用簡單粗暴的能量壓制,讓敵人的gps被震聾了。”
他拿起一支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示意圖。
“這種辦法能贏,有極大的僥幸成分!”
“一,是因為鷹醬剛剛部署gps,他們的技術人員還不知道如何在這種復雜電磁環境下調整設備,連基本的抗干擾預案都沒有。”
“二,是因為敵人的接收終端目標太明顯,給了我們靠近的機會。”
“這兩點優勢,在下次沖突中,必然會消失!”
“鷹醬的技術迭代速度有多快,在座的都清楚,他們很快就會搞出頻率跳變、擴頻通訊和信號加密等反制手段!”
“到那時候,我們這個大喇叭一喊,人家可能把頻段一換,就什么都聽見了。”
錢老的一席話,澆滅了在場一些人心中剛剛燃起的樂觀情緒。
是啊,靠僥幸是打不贏現代戰爭的。
“所以。”錢森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四個字:“加大功率!”
“既然簡單的噪音不行,那我們就研究更復雜的、能覆蓋更寬頻段、擁有自適應跳頻能力的強干擾系統!”
“他們的信號怎么跳,我們的干擾就跟著怎么跳!我們要徹底壓死他們!”
這個思路立刻得到了在場大部分人的認可。
這確實是當時全球電子對抗的主流思想,也是最直接最符合物理學邏輯的應對方式。
一時間,會議室里再次熱烈起來,科學家們開始討論全新的干擾算法和更高效率的信號發射模塊。
壓抑的悲觀情緒,暫時被投入新一輪科研攻關的激情所取代。
……
351廠,余宏的辦公室。
兩份文件放在他的桌上。
一份是陳康的戰地報告。
另一份,是錢森等老科學家在京城那場閉門會議上,剛剛確立的新項目方向。
研制第二代大功率、自適應跳頻干擾系統。
余宏安靜地看著這兩份報告。
錢老他們的思路是對的,非常正確,而且極具前瞻性。
后世毛熊和二毛打得熱火朝天,天上無數無人機飛來飛去,雙方拼的就是誰的電子戰設備功率更強,能更有效地干擾對方的通訊和定位信號。
在南海上空,兔子和鷹醬的電子戰機更是互相比拼,用海量的電磁能量進行對抗。
干擾與反干擾,這就是未來幾十年電子戰的主旋行律。
但……那是沒辦法的辦法。
那是大家都拿對方的體系沒什么辦法之后,退而求其次選擇的野蠻對抗。
而在1979年,在這個所有人都還沒摸清gps系統那層神秘面紗,連電子戰這個詞都很少有人提起的年代。
在他手里已經掌握著北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全套技術資料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