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無奈,那種屈辱,深深地刻在每一個空軍戰士的骨子里。
而現在,這一切都將被改寫!
空軍司令部,司令員張發的辦公室里,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將軍,看著電視上不斷重播的殲-10演習畫面,虎目之中,竟然泛起了淚光。
他想起了那些年,一個個優秀的小伙子,因為飛機的性能不行,在訓練中,在對抗中,永遠地離開了他。
他想起了每一次在邊境上,被外軍的電子戰飛機干擾得通信中斷、雷達失靈,只能靠著目視去尋找敵人時的憤怒。
他還想起了,在某次外交談判中,對方的空軍代表,輕描淡寫地嘲諷他們的飛機是博物館藏品時,他那攥得發白的拳頭和火辣辣的臉!
而現在,有了殲-10!
有了這款不輸給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甚至在信息化協同作戰上遠超他們的戰斗機!
過去所有的屈辱,所有的忍氣吞聲,在這一刻,都被沖刷得干干凈凈!
“好…好啊…”
張發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機場上整齊排列的那些老舊戰機,聲音微微顫抖。
“咱們的空軍,終于站起來了!”
一行滾燙的老淚,再也抑制不住,順著他臉上的皺紋滑落下來。
這一天,他等了太久,犧牲了太多。
隨著視頻的廣泛傳播,351廠飛機研究所這個名字,在全空軍戰士的心中,已經成為了圣地一樣的存在。
而在每一個年輕飛行員的宿舍里,墻上貼著的那些電影明星海報被悄悄撕下,如今是一張張他們自己手繪的殲-10圖。
在這些圖紙的旁邊,兩個名字被用最工整的字跡,鄭重地寫了下來:
余宏。
宋文。
……
351廠,8610工程核心機庫。
余宏剛剛結束了針對8610原型機,也就是他心中定下的那架殲-20,進行的最后一輪模擬調試。
調試的核心,正是在它那獨特的雙座駕駛艙內。
與后世f-22那樣的單座不同,這架殲-20,一開始就被設計成了雙座,多出來的那一個位置,不是為了多塞一名飛行員,而是為了安放一名武器和信息系統操作員。
這名操作員面前的操控臺,便是這次升級的核心。
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指令,他可以接管并遙控多架在戰機側翼飛行的無人機!
這就是余宏硬生生嫁接過來的,超越這個時代幾十年,無人僚機作戰思路!
當然,他也清楚,這只是一個非常初級的版本。
最大的技術瓶頸有兩個。
其一,伴飛的無人機性能遠遠跟不上。目前只能用現役的云龍大型無人機做修改,它的速度和機動性,面對超音速巡航的殲-20,就是一個笨重的靶子。
只能用它來前出偵察,或是直接上去吸引火力。
其二,缺乏足夠的人工智能。
此刻所謂的遙控,依然需要副駕駛全神貫注,用全部精力去控制一架僚機,這極大地限制了作戰效能。
距離他理想中,一名操作員可以同時指揮一個無人機蜂群的未來形態,還差得很遠。
即便如此,這個思路也足以碾壓這個時代的一切空戰理論。
戰斗中,敵人發射一枚昂貴的導彈,鎖定殲-20。
關鍵時刻,飛行員將伴飛的云龍無人機往導彈路徑上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