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辦法?”蘇耀頗感興趣地問道。
“效仿新嘉坡的組屋。”
陸野很是認真地說道:“在濱江建設本土化的組屋,將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徹底分流。”
“這樣一來,不就能夠既解決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同時還能滿足商品房的正常發展,拉動地價上升、帶動工業化的經濟發展需求。”
新嘉坡作為地少人多,經濟快速發展的發達國家,其解決住房問題的辦法,可以說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蘇耀也看了一些有關介紹新嘉坡城組屋的書籍,對這種政府承擔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管理的方式,也算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所以陸野這邊一說出口,蘇耀便明白了陸野的意思。
只不過,和陸野想象的不一樣,蘇耀在明白陸野的意思以后,卻是搖了搖頭。
“你說的組屋,我也了解過,并且還專門請相關的多位專家,做過這方面的探討。”
“不過專家們的結論,卻是認為在我們國家,并不適用這種組屋模式。”
“為什么啊?”陸野有些詫異的問道。
蘇耀輕嘆了一口氣。
隨后緩緩說道:“房改是一盤大棋,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是一方面,經濟創收更是另一個重要方面。”
“新嘉坡的組屋模式,為什么沒有被其他國家所采用,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如果大家都去住價格低廉的組屋了,那么國家發展需要承擔化債的基礎就沒有了。”
“新嘉坡僅有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有著600多萬的人口,面對如此巨大的人口密度,所以才不得不采用這樣的方式。”
“可是在咱們這里,單就說濱江,光是城區面積就已經達到了1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則是900多萬。”
“這樣的比例,遠沒到新嘉坡城那樣迫切的程度。”
“所以這條路,我們是沒辦法將其當做主要道路走的,不管我們愿不愿意,住房商品化一定會是必然的。”
蘇耀的話有些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