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除草劑,地里的雜草只能靠人工清除。
陸野他們這支生產小隊,一人兩根壟。
悶頭除草,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來回往返五趟。
在生產隊長的一聲吆喝下,陸野今天的勞動就算是結束了。
回去的路上,大家先聊著。
“今年雨水少,地里這么旱,恐怕還不如去年呢。”
“夠不夠三百六,只要不耽誤給咱們分糧,愛咋咋地唄。”
“話也不能這么說,產量高,大家也都能多分點,同樣是干一年,多分總比少分強。”
“屁!前年產量高不高?就多分那么點土豆子能當個屁用,倒是人家杜書記家,聽說菜窖里都快塞不下了,咱們他媽累死累活的,到頭來都給人家做貢獻呢。”
這人的一句話,讓眾人都是一陣沉默。
這件事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但是礙于杜大偉的身份,大家也都是裝聾作啞敢怒不敢。
陸野心里最是清楚。
杜大偉和田會計兩人,一個管權,一個管錢。
兩人每年都在糧食總賬上做手腳。
大隊交完公糧,留存提留糧食后,往往還會剩下一部分余糧,各個生產隊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將這部分余糧賣給糧庫,或者是分給社員。
產量高,余糧多,賣的錢自然也就多,分到社員們手里的錢和糧食,自然也就多一些。
可是在東升村,這部分的收入幾乎是連年不變。
即便是產量高,分到大家手里的錢和糧食,也只是略微多那么一點。
所以,夠不夠三百六這句話,在其他地方也許是一句順口溜,可是在東升村,卻是真實的寫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