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逛陳國公府的后花園。
陳國公府這次擺了兩千多盆的芍藥花。
花廳有,后花園更多。
管事的婆子特意說:“這是大少夫人準備的。徐家花圃的芍藥,都在這里了。”
眾人交頭接耳,并沒有隨口夸獎。
“別又是旁人做得事,蓋在她頭上吧?”
“太夫人這是要扶持她?有太夫人撐腰,她將來是國公府的女主人了。可惜了程氏。”
“到底年輕,當眾搶功卻又沒防備別人會還擊,才弄得自已如此狼狽。手段差了些。”
這些都是故意嘲諷的話。
賓客們知道,這些芍藥是桓清棠弄來的,因為程昭提過了,她不負責這差事。
奉恩伯府的楚夫人就說:“這些芍藥真好看,開得如此好。也就是少夫人有面子,能把徐家花圃的芍藥都包了。”
一旁有位夫人,忍不住冷哼,“怪不得徐家花圃退了我的一百盆芍藥。
我探春宴要用的,去年冬月就給了定錢。原來是攀附富貴,把我的芍藥開這里了。”
瞬間冷場。
沒人接她的話。
商戶都能退她的芍藥,可見她家勢力不怎樣,誥命夫人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去捧她、踩桓清棠。
但也提供了有人嘲諷桓清棠的話柄。
午膳后,程昭把樊家和程家的親戚,都請到了絳云院。
滿屋子人,熱熱鬧鬧的。
“嬸母,方才多謝你仗義執。”程昭對靖南王妃說。
三姐程映的丈夫不是個東西,可靖南王妃人不錯,對小兒媳婦也是心生愧疚,多有照顧。
程映每次回家都說公婆并無過錯,張云麒的事,不要遷怒張家。
準備芙蓉羹的時候,程昭就猜測太夫人會把這個功勞讓給桓清棠。
她跟自已母親說了。
母親正好知道靖南王府有這么個廚子,是金安寺大廚的侄兒,得其真傳。
“防人之心不可無。要是沒人提,就不要講。”母親說。
母親和靖南王府借人,王妃二話不說就借了。
不僅借了,還在關鍵時刻為程昭作證。
程昭自然要感激她。
“都是親戚,不過舉手之勞。”王妃說。
二夫人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
她想,人情真的很復雜。
程家人人討厭程映的丈夫張云麒,對王妃卻是打心眼里尊敬:她們似乎默認,結親只是結兩族之好,跟夫妻感情無關。
不僅大人這么想,就連程昭、程映姊妹倆似乎也如此覺得。她們一個敬重王妃,一個愛護婆母,對王妃沒什么不滿。
兩族長輩相互給面子,就是一門好婚姻。
讀書人家很多的想法,二夫人以前看不慣,比如靖南王府這件事。
如今再瞧,似乎挺有道理的。
她真是開悟了不少。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