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這一說法,通過豆腐制作中鹵水凝固豆腐的化學現象,比喻事物間相互制約的規律。
這句諺語,表面上是體現傳統豆腐制作工藝的科學性。
但實際上,是隱喻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哲學原理。
比如,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相克。
鹵水,有些地方是用石膏制作的。
石膏,它是山中的一種礦物質。
它屬化學物質。
是一種強堿鹽。
鹵水中有電解質,電解質中和蛋白質電荷,使其聚沉。
豆腐就完成了。
譚流逸想著這個事情,大受啟發。
自己只要想辦法破壞此種相互制約的規律就成。
也就是說,讓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不相克,讓那矛盾傾斜向一邊。
就破壞了此種相互制約的規律。
那么,自己要怎么做才能破壞此種相互制約的規律呢
對。
自己在譚前妻面前,得裝出一副各方面都變壞了的模樣。
盡量裝出一副壞透了、壞焉了的模樣。
那樣,譚前妻或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
或許她會厭惡自己。
從而使她自己離開此地。
面對著自己這么一個變壞了的焉瓜兒蛋,就不信她譚前妻還有心思呆在這引線廠!
那還不得惡心死她啊!
哈哈!
想到此,譚流逸躲在被子里都笑出了聲。
譚流逸的智力一旦開啟,所想之法層出不窮。
一招緊似一招的。
又比如:竹竿打蛇,一物降一物。
倘若譚前妻是那根竹竿,自己是條蛇。
那么,自己就變作一條毒蛇,專咬譚前妻的痛腳趾頭。
讓她痛得跳腳。
看她還敢不敢呆在這引線廠里不走
智慧的閘門一開,譚流逸的點子一個又一個地冒了出來。
又比如:靛藍染白布,一物降一物。
若然,譚前妻是那靛藍,自己是白布。
那么,自己就當一塊專門在送葬時,戴在孝子賢孫頭上的孝幕白布。
這還不得把譚前妻嚇得離自己八萬里遠啊!
哈哈!
譚流逸越想越好笑、越想點子越奇。
他獨自睡在宿舍內,笑得那鐵板床都簌簌發抖。
正在這時,“咚咚咚”地,敲門聲響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