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書記做群眾工作,很有經驗嘛!”李小南望著窗外的田野,語氣中滿是贊許。
從剛才高利和楊支書說話,就能看出,他這個鄉黨委書記,確實很有一套,也很得人心。
這很不容易!基層工作,尤其是農村工作,非常不好展開,有的時候,就得軟的、硬的一起來。
高利聞,稍稍坐直了身體。
他知道,這是在領導面前表現的絕佳機會。
“李縣過獎了。我呀,也就是在基層待久了,慢慢摸出些門道來。”
車子經過一段坑洼路面,輕輕顛簸了一下。
高利趁勢調整了下坐姿。
說實話,坐在縣長身側,他還是有點緊張的。
“李縣長,不瞞您說,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我也是一根筋,總覺得政策明明對群眾有利,他們怎么就不配合呢?
后來釘子碰多了,就明白過來,再好的事也得講究方式方法,這點太重要了。”
李小南來了興趣,“具體怎么說?”
高利斟酌著用詞,小心翼翼道:“就拿今天這事來說,要是光跟村民講修路有多好,他們就算聽懂了,也不在乎,畢竟沒直接關系到切身利益。
但換個說法,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李小南若有所思地點頭:“確實如此!經濟振興不只是修路架橋、發展產業就可以的,更多的是要做好‘人心’工作啊!
得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才能把大家伙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李縣,您總結的十分到位,就是這么個理兒。”
高利感慨道:“能留在村里的人,都沒什么文化,見識也有限。
跟他們講gdp增長、說長遠規劃,說句不好聽的,跟對牛彈琴也沒兩樣。
但要是讓他們親眼看見,誰家種了新品種,多賺了錢!哪個村因為通路,多賣出去東西!
不用動員,他們自已就會跟著干,哭著喊著求著干,不讓干都不行!”
李小南點頭:“這就是‘典型引路’的工作法。高利同志,你們鄉在這方面,有什么成功案例嗎?”
“有啊!”說到這個,高利徹底來了精神,“李縣長,就拿去年推廣優質核桃種植來說,起初大家都擔心賣不出去,讓誰干,誰都不干。
鄉里只好先搞試點,給經濟較好的幾個村,下了硬性指標,就這樣勉強湊齊十戶試點。
我們免費提供苗木和技術指導,去年豐收,又趕上年底,縣里推行‘特色農產品+電商’模式,核桃全部銷售一空。
試點的那十家,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今年開春,來鄉里要樹苗的人,排隊都得打架!”
高利一邊說,李小南在本上一邊記。
“這個經驗值得推廣。鄉村振興就是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實惠,這一點,你們北山鄉做得很好。”
高利嘿嘿一笑:“這得感謝縣里這兩年發展好,給鄉村振興撥了不少錢。
還得感謝縣領導們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讓農產品賣上了價,農民過上好年,自然感謝政府,連帶著我們這些鄉鎮政府的工作,也好開展。”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