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前世來臨河這邊時,己經是高樓林立,柏油路面嶄新平整,車水馬龍,一片繁榮。
沒想到改建之前,是這么的破落不堪。
轉念一想,李小南笑容更甚。
“媽,你有沒有想過,越破的地方,房價也就越便宜。”
孫桂香見女兒一臉認真,囁嚅道:“可、可這也沒法住啊!”
李小南皺眉,這倒是個問題,但來都來了,讓她放棄唾手可得的財富,她也不甘心。
能住固然好,住不了也得買。
她咬咬牙,抱著一絲希望,開口道:“進去看看,里面或許好些。”
三個人順著狹窄的小道,往里面走去。
沒有任何驚喜,里面也破得很,但住的人不少。
家家戶戶都有老人在門口納涼,樹下還有孩子成群結隊的玩耍。
看到這,孫桂香臉色有所緩和,“住的人不少,看著還挺熱鬧的。”
人住的多,安全性就有保障。
畢竟一嗓子喊出來,左鄰右舍都能聽見的地方,犯罪分子也得掂量掂量。
還沒等李小南回話,周圍就有熱心人上前搭茬:“你們不是本地的吧,探親來了?”
孫桂香也是自來熟,立刻回問:“大娘,怎么看出來的?”
那大娘笑呵呵道:“咱們這條巷子,都是老街坊,生面孔一眼就知道,何況聽你說話,還是外地口音。”
“媽耶,大娘你耳朵真好使,這不是孩子來附近上班,我尋思來看看房子。”孫桂香夸了那大娘一句,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聊孩子,是華國千年不變的話題。
有了共鳴,關系自然近了一些。
在孫桂香的引導下,這大娘的底褲都快被扒干凈了。
這大娘也姓李,跟他們算是本家。
李大娘家里情況也簡單,老伴早年就沒了,一個兒子,在滬市工作。
“孩子總讓我把房子賣了,去滬市那邊,可咱到了那邊,誰也不認識,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那不憋屈死了。”李大娘半是炫耀半是抱怨道。
孫桂香認同的點頭,“可不是咋的,留在這邊,街坊鄰居都熟識,說話嘮嗑方便。”
“這是你閨女,還是兒媳婦?”李大娘看了眼李小南,隨口問道。
也不怪李大娘有此一問,這年代,給閨女買房置業,太少了。
孫桂香笑著道:“閨女閨女,剛從海州大學畢業,非得留在省城,也沒地方住,這我和他爸才來看的房子。”
聽見是海州大學的,李大娘笑得更熱情了,眼里滿是欣賞,張嘴就夸:“有出息,人還俊,真是好孩子。”
這種場合,李小南從小到大見多了,早就練出一副禮貌又乖巧的笑容。
聊到這個份上,也快進入正題了。
果不其然,李大娘湊到孫桂香身邊,小聲道:“最東頭靠邊那家,聽說是要賣,但他家房子大,要價太高,一首也沒賣出去。”
這年頭,信息不透明,無論是給人介紹對象還是買賣房屋,都是大事,先打聽打聽什么情況、什么為人,在介紹,實屬正常操作。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