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瑾笑了:“應該是泗州的百姓到了,準備進城置辦家當。”
她很欣慰,終于有點熱鬧繁華的城池樣子,太不容易了。
“今年書院又有得忙了。”夏蟬衣調侃道。
不但多了兩座城,還多了三個大村子,那么多人的掃盲,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好在這些有陳梓院長操心,嘿嘿。
姜瑾一扯韁繩,往西門而去,人太多,她就不去擠了,從西門進城一樣。
洛傾辭看到她時,又驚又喜:“主公您回來了?”
姜瑾點頭:“新到泗州百姓都登記好了?”
洛傾辭:“嗯,一共兩萬三千多人,我們三縣人口總數達十萬多了。”
姜瑾囑咐:“掃盲工作一定要做好,不求全部人都認字,青壯年起碼要半數以上的人能認字。”
人口多,管理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
排除掉年齡太大的,和小幼童,青壯年能有一半以上識字就非常不錯了。
真正的教育和掃盲還要看下一代,等過幾年,書院的學子才是真正的中堅力量。
想起什么,姜瑾看向夏蟬衣:“后面那些船員的家人都到戈鳳了嗎?”
她說的跟著出海‘被死亡’的澤阿郡船員,這些船員的家人,還有不少七大姑八大姨。
說起這個,夏蟬衣忍不住感慨:“都到了,沒想到有兩千多人。”
名單給到她手里,她利用留在碼頭的陳冰等人,聯系到了這些人,之后把人‘偷渡’出了澤阿郡。
這些人大部分都不住城里,要‘出走’還是比較容易的。
兩人正說著話,董斯和慕寧匆匆進來:“主公,您回來了。”
姜瑾點頭,她看向慕寧,笑著道:“你做的不錯。”
慕寧彎了眉眼:“幸不辱命。”
姜瑾滿意,她看了看時間:“下午統一開個會。”
“讓姚稷和丘遼都回來戈鳳一趟。”她又補充道。
冬至和徐淺忙去安排。
她看向何秋池:“棉甲和軍服都做好了嗎?”
何秋池忙回:“都做出來了,大部分都給軍部分發下去了。”
姜瑾點頭:“棉花有富余嗎?”
何秋池搖頭:“沒剩多少。”
作為姜瑾的近侍官,城中的情況都要知道一些,以便姜瑾隨時了解情況。
姜瑾嘆氣:“到明年棉花還是得多種,希望百姓都能穿上棉衣。”
慕寧猶豫了下,問道:“主公,華娘子,您準備如何做,讓她從最底層的士兵做起嗎?”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