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太空戰的數量對比,是不能僵硬照搬陸戰的。
孫子兵法所謂“十則圍之”,是建立在陸軍作戰準則上的。在地面,士兵可以腳踩大地,呼吸空氣,可以伐木掘土營造陣地。
但太空戰比海戰還嚴苛,身處的艦船便是土地,空氣和淡水來源,飛船就是國土,卻比國土更脆弱——失去的土地還能奪回,但沉沒的飛船,在戰場可就意味著真的失去了。
更何況每艘飛船,還意味著護盾,火炮,電子戰,航母甲板……
所以當李斌完成旋轉門戰術,摧毀數座空間站防御系統,并成功避免打擊艦群重創的命運后,他便具備了同時將辛達瑞亞空間站和辛達艦隊包圍的實力。
打擊艦群聯合出動,即便削去巴爾洛夫和康志仇,擁有三艘無畏艦的打擊艦群,也依舊具備壓倒性優勢。
沒有什么戰法——都這份兒上了,還要什么戰法?
奇兵都不需要,只是結成戰陣,交替承傷,一味前壓,重炮轟鳴,甲彈對抗,電子戰入侵就完事兒了。
李斌從未打過如此輕松的仗,他只需要坐鎮燭龍號,然后勝利的消息就如秋風過境,將果實成熟的消息次第傳來。
“鉆石艦隊摧毀征服者級戰巡2艘!”
“后羿號過載敵勝利級1艘,巡洋艦6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