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星系跳躍點,在跳躍點實體宇宙附近,海量感應空雷正在被部署。
如康達之巢這樣擁有古老自復制雷場的地方,是不需要進行大規模人工布雷的。只有戰時緊急的調度,才需要使用一種名為布雷艦的玩意兒。
這種玩意兒說是船,其實就是一個空空蕩蕩的護衛艦殼子,連燃料也沒有多少,臃腫的貨艙占據主要空間,2/3用于存放感應空雷,另外1/3用于充當布雷無人機的機庫。
這些無人機的啟動方法也堪稱粗暴——在狹窄的不足30平的雙層駕駛艙,塞了宿舍、廁所、飛船指揮臺和無人機操控臺。
民用機械臂在無人機駕駛員的遙控下抓起無人機丟出去,啟動無人機。
這些原本用于探礦的無人機,就會繞一圈到飛船另一側,翻過身子露出凹陷的肚子,等待空雷裝載。
然后它們就會在駕駛員操控下,晃晃悠悠地緩慢飛向目的地。
其實就連駕駛員自已也不知道具體的目的地在哪兒,這種臨時部署的雷場,只會在戰爭中使用一次。
部署在跳躍點的雷場有且僅有兩個條件:
1、不能過于靠近跳躍點,否則空雷會被吸入超空間白費。
2、空雷密度必須符合x顆:y立方米的比例,且彼此具有z最小距離,這其中的字母,則根據上峰命令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只要數值達標,上面的人壓根不在乎你怎么部署,就算你在太空部署出一個立體黑皮白嘴大耳朵背帶褲耗子,也不會有動畫公司跳出來索賠。
這是一種古老、低效的布雷方式,但在辛達強權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以往備戰儲備的布雷艦支持下,通過數量優勢,雷場正在飛快建設。
亞細亞星系有三個永久跳躍點,都進行了大規模布雷(如下圖所示,綠色為范圍為雷區)。
其實以獅王的權柄,以及時刻以霸主為假想敵進行的防御性武器裝備,是足夠把所有殖民行星都布置雷區的。
但一來雇傭這么多平民經濟壓力巨大,如果用軍事義務的借口征召又太廉價了——這份義務還是留在可能的行星保衛戰上,屆時將義務和‘保衛家園’的口號一起喊出來,多的是窮人們狂熱去賣命、
二則……空雷雖然夠,但他委實沒有那么多布雷艦。
最后,布雷都這么麻煩了,仗打完了清除雷區又要花費多少資源和時間?又要耽擱多少經濟活動?獅王埋設病毒炸彈是為了與敵人決一死戰,他從書記官背叛開始,就下定決心要把這些叛徒,以及覬覦自已的渣滓們都騙進來坑殺。
但他總不能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人:“啊!不用考慮商業活動和賺錢養家了,你們都要成為誘餌死啦死啦的。”
得靠騙,得靠偷襲,所以他不能在殖民行星部署雷區。
事實上,辛達強權在獅王歇斯底里地鼓動中,已經開始進行過去故意沒有做的行為了。
整個亞細亞星系有五個人類殖民地,辛達強權占據其中最富庶的三個,另外兩個分別是自由行星諾緹亞(nortia,羅馬神話中的命運女神)和海盜行星陰影星(第146章出現過)。
前者是一顆金屬/硅酸鹽行星,曾用于季節機械采礦作業和毒品交易,后來獅王奪取該星系后,流放了許多異見者到這里,再加上后續接受了許多難民潮,這里漸漸演變成了一個小政府。
辛達強權只要他們能定期提供礦物作為繼續在勢力范圍內存在的生存費,并在經濟困難時無情掠奪當地,并不想花費統治成本來治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