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盧德教會神圣之躍空間站為中心,整個戰場大致分為三團。
黃色為帝國艦隊,藍色為寰宇聯合主力,綠色為粽子艦隊
最北方(再次強調,英仙座星域的方位,是人之領以棱鏡自由港為中心,人為構建的,大崩潰后沿襲下來而已)的戰團距離最遠,乃是星際帝國朱諾總督,與地獄軍團卡斯特拉級戰列航母,以及以海拉高臺級為首的海拉巡洋艦、驅逐艦為核心的艱難亂斗。
往南大約4000su(游戲作戰距離),則是神圣之躍空間站。
這座被地獄軍團占領,曾被炸得千瘡百孔的空間站,雖然搭載了鐵心絕滅者支援的余暉武器,但面對完全重裝,戰斗特化,滿是速子光矛和龍炎導彈的天宮號,還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分個高下。
尤其是當天宮號附近,是數艘黎明女神級巡洋航母,以及戰列艦級別的星體航母助陣——這些航母的艦載機并未參與針對空間站的作戰中來。
但航母本身并非毫無還手之力,無論是高科艦船表現優秀的護盾系統,還是她們自帶的點防激光、支援導彈,都能極大緩解天宮號的壓力。
天宮號的指揮體系,一直都是前伊甸星空間站指揮團隊,他們拿空間站的思路運營天宮號,進攻費拉不堪,防守積極頑強,十分符合李斌給他們定下的“守住,守住就有希望!”的指令。
稍稍往南大約1500su不到,則是李斌為核心的主力艦隊。
在這里,所有的艦載機,以及搭載旋轉機庫的青龍號(天秤座級),與李斌的主力艦,主要巡洋艦們,都聚集在這里,鏖戰六艘海拉斯凱斯級。
燭龍號、祝融號、虎蛟號、青龍號、巴德羅巴朵爾號為首的艦隊,在上百架戰斗機、數十架轟炸機掩護下,艱難抵抗。
不得不承認,青龍號的旋轉機庫幫了大忙,不管飛行員儲量有多豐富,決定飛在天上的艦載機數量的,永遠只有兩個決定因素——飛行甲板數量,以及單批次起飛速度。
旋轉機庫則將起飛速度壓縮到極限。
造成了盡管魔劍士級重型戰斗機盡管只存在于青龍號上,但在短時間內,卻是魔劍士戰斗機數量最多!
星際帝國艦隊節節抵抗,天宮號與神圣之躍空間站笨拙互毆,寰宇聯合這邊,則打得血流滿地。
每分每秒都有人陣亡,海拉惡魔船的恐怖和癲狂,比嗑嗨了的海盜還帶派!
這些惡魔核心控制的飛船,根本不計代價,發現敵情就往上沖,看似打得毫無章法,細看卻隱隱有配合。
其指揮邏輯,就像散文一樣——形散而神不散,給以一種每條船都想戰斗爽,但最后關頭又都約束著不徹底暴走。
這種自相矛盾的感覺,就像是快慢刀,讓初次接觸海拉惡魔船的寰宇聯合艦長們屢屢判斷出錯。
好在有李斌居中指揮,才保證了戰陣沒有出大岔子。
蓋因李斌打開星門后,圣盧德與好活的聯系越發清晰緊密,從好活口中,李斌已經知曉了海拉船系的幾大亮點。
其中之一便是海拉獻祭裝置改造:
搭載該項改造的船只,可以控制并指揮2000su距離內的所有惡魔系列艦船。
用人話說就是,搭載海拉獻祭裝置的斯凱斯級,可以將運算這一占據算力的任務,扔給正在跟星際帝國交戰的巡洋、驅逐、護衛艦,強迫那些低級惡魔核心,拼著燒壞自己的腦子,強化自己的彈道、瞄準和閃避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