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表情,似乎明白些什么?”李世目光如炬,當即察覺到他的眼神異常。
“沒有,草民只是覺得陛下用兵如神,定有深意。”
李世緩緩道:“麻痹對方,朕白馬之盟是麻痹頡利的第一步,贊同和親是第二步,暗慫小人誤導頡利是第二步,反季節出兵是第三步,而為了徹底打垮頡利,就要讓他覺得有談判可能,否則必然會逃到大陰山以北,想打就很難了。故此,才會談判。”
至此,唐葉才嘖嘖暗嘆,頡利輸得半點不冤。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難怪陛下以最小的代價,看似輕描淡寫一般拿下東突厥,果然運籌帷幄才是核心。”
李世眼神一亮:“好一個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哈哈,很好,小子,一語中的啊,可嘆這滿朝文武,也就李靖懂得朕,如今竟然被你個山野小子看得清楚,屬實讓人意外。但你可知,為何朕現在不求赫赫之功?”
唐葉這次也不敢裝傻充愣了,畢竟這位眼里是真不揉沙子。
“草民想,還是與陛下所說,現階段要發展國力為重吧。”
“不錯。”李世目光犀利:“赫赫之功,只是給人看的,但動輒數十上百萬大軍,要消耗幾何?一場大仗打下來,百姓要多少年才可恢復生息,國力要多久才能填平窟窿,這些,很多驕兵悍將并不知曉,但朕又希望他們取得功勛,因為有些仗必須要打。故此才鼓勵他們練精兵,熟兵法,懂人心,如此才能做到以寡敵眾,如此方能捕捉戰機,以小博大。”
“陛下圣明啊。”
唐葉贊嘆著,卻隱約感覺有些奇怪,堂堂天策大帝,怎么會跟自已這般小人物深入探討這些?但他也不敢問,便靜靜聽著。
“理解的倒也不是沒有,那些文官就清楚,所以,朕才一手掌兵,一手重文,為的就是保持一個平衡。”
他飲下一盞茶潤潤喉,并沒有停下的意思。
“朕觀史書,歷代帝王要么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打得國庫空虛,百姓困頓流離,虛強假盛。要么龜縮猥瑣,內憂外患,憋屈難。總是不能合二為一,做到文可政通人和,武能平定乾坤。而朕,就是要做這樣的皇帝,朕的大唐也要越打越富,國內文化繁盛,對外威懾四夷,而這才是朕認為的合格帝王,這也便是那句,泱泱盛唐,天俾萬國!”
唐葉聽得心中熱血澎湃,越發佩服不已。
的確,縱觀千古,也就大唐做到了,也就李世是這樣的皇帝啊。
李世心緒也有些澎湃:“故此,當朕第一次聽到這八個字,就知道,世上最理解我的那個人出現了,可惜,未能見人。”
唐葉知道自已不能接話,否則必定會被這位看出端倪,便只是面帶崇敬道:“陛下心胸海天契闊,陛下之才高山仰止,草民不勝景仰。”
李世深吸口氣:“然則,那人竟給朕留下一個故事,讓朕氣血難平……算了,與你說這些作甚。唐葉啊,你看似只有小聰明,實則有大才,朕雖然理解人各有志,但還是希望你能出仕,為國為民做出一番大事業來。”
唐葉猶豫一下,最終還是搖搖頭:“陛下,草民志不在此,或許在民間,反倒能做更多事,這朝中,難免束手束腳啊……”
他這話讓李世眼神微動,的確,一入體制,層層限制,互相掣肘,很難一展所長。
“小子自幼生長于野,心思自在慣了,一旦綁住手腳,又不擅長軍政之事,加上如此年輕,不諳世故,反倒難有作為。”
他說著,忽然道:“陛下難道不覺得,在朝在野都應該有人在做事?”
李世微微一怔,下一刻眼睛忽然瞇起來,竟是沉默了片刻:“也罷,朕既然說過成全你,就不會逼你,但朕希望你能傾盡所學,在民間做出一番有用的事業。”
唐葉鄭重頷首:“草民身為大唐子民,雖不愿為官,卻亦愿國富民強,但有所能,自當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