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是在前世冰冷的都市里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
第二天,臘月二十九,天剛蒙蒙亮。
王衛國就帶著沈軍和沈富國準備出海。讓他沒想到的是,大舅子沈青山和小舅子沈青陽也找了過來。
兄弟倆都在廠里上班,這幾天正好放了年假。
聽說了王衛國要帶全村人“捕年魚”的壯舉,說什么也要跟著來湊個熱鬧。
“姐夫,算我們一個!在廠里待著骨頭都快生銹了,正好出海活動活動。”沈青陽興致勃勃地搓著手。
沈青山也笑著點頭:“是啊衛國,多兩個人多兩份力氣,我們不分錢,就是圖個熱鬧。”
王衛國見他們熱情高漲,便沒再推辭,笑著應下。
“行,那今天就讓你們倆也體驗一把當漁民的感覺。”
有了兩個生力軍的加入,今天的捕魚格外順利。
或許是老天爺也想讓村民們過個好年。
漁網撒下去,每一網都是沉甸甸的,拉上來一看,盡是些活蹦亂跳的大魚,看得沈家兄弟倆嘖嘖稱奇。
傍晚時分,拖拉機“突突突”地開回村里,車斗里裝滿了鮮魚,整個沈家村都沸騰了。
幾乎是同一時間,沈青山的老婆張蓮也從縣城回來了。
她不光人回來了,自行車后座上還馱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大麻袋。
“青青,快來搭把手!”
張蓮一進院子就喊道。
沈青青和陳翠霞趕緊迎出去,打開麻袋一看,都吃了一驚。
整整三十斤的大米,兩桶亮晶晶的豆油,還有一批嶄新的藍布。
“嫂子,你們供銷社這年禮發得也太豪橫了!”
沈青青羨慕地說道。
張蓮臉上滿是自豪的笑容:“那是,我們主任說了,辛苦一年,必須讓大家伙過個肥年!”
這年頭,工人的身份就是這么吃香。
尤其是在供銷社這種好單位,福利待遇更是讓無數人眼紅。
院子里的熱鬧只是小場面,真正的大場面在村口的打谷場上。
村長沈紅星扯著嗓子,拿著大喇叭維持秩序。
村民們自發地排起了長隊,每家派一個代表,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期待。
“大家別擠,都有份,都有份啊!”
王衛國站在魚堆旁,親自掌勺……
哦不,是掌秤。
他拿著桿秤,沈軍和沈富國負責分魚,一戶兩條,個頭大的就一條,盡量保證每家分到的分量都差不多。
“王家嬸子,您拿好!”
“沈家大爺,這是您的!”
拿到魚的村民們,對著王衛國就是一通猛夸,感激的話說了一籮筐。
孩子們更是圍著魚堆又蹦又跳,整個打谷場上空都回蕩著歡聲笑語。
王衛國看著這一幕,心中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錢固然重要,但這種被全村人真心實意感激和擁戴的感覺,是再多錢也買不來的。
分完魚,天色已晚,但村里的年味兒卻被徹底點燃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