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從寧夏慶王處返回的時候,快馬派了兩個信使!”
李景隆豎起兩根指頭,“一封信給蘭州,鐵御史火速回西安。第二,本公的親筆奏疏,送至京師給皇上!”
咯噔!
李至剛心里,突然涌起深深的懊悔。
他不是懊悔暗中給李景隆添麻煩,而是懊悔自已沒想到李景隆竟然還有這種后手。
鐵鉉回西安,若是他李至剛不在。人家那巡察御史,就完全可以替代他,成為辦理駙馬販運私茶,乃至查處西北茶政的第一人。
奏疏送到京師,必是把前因后果都報給了皇上,等待圣裁。
如此,這里面就完全沒有他李至剛什么事了!
而一旦沒他李至剛什么事,莫說是返回中樞,恐怕陜西布政司的位置他都坐不住!
“李藩司,您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李景隆繼續冷笑,“大好功勞給您,您都不用!非要本公回來,當惡人?若本公想當這個惡人,焉能輪到你?還有,涉及皇家宗親,駙馬藩王,茶政的事點到為止即可。你非要鬧得沸沸揚揚,無法收場,才高興?”
“過猶不及這個道理,您不懂?”
“真鬧大了,您自已能扛得住?”
說著,李景隆拂袖起身,“盡于此,告辭!”
“且慢!”
李至剛猛的上前一步,用包袱把那人頭蓋好,然后雙手顫抖著的抱著,“這份大功,我要了....公爺,您的好意,在下心知肚明!”
“只怕你撂下爪子就忘,你這人從來都是記打不記吃!”
李景隆心中冷笑,但嘴上卻還是給對方留著余地,“哦,這么說,駙馬販運私茶的案子,您接了?”
“份內之事,責無旁貸!”李至剛正色道。
“那好!”
李景隆頓了頓,“本公再給你一次機會,這人頭是你的,贓物是你的,回西安......如何應對,都是你出面,如何?”
李至剛哪里還有選擇的余地,只能悶頭答應。
其實李景隆是忽悠了李至剛,他只給朱元璋去了奏疏,根本沒知會去蘭州的鐵鉉。
而李至剛的種種作為,其實也早在他的預料之中。而此案,涉及整個陜西乃至西北文武官員的私茶案子,還必須用到李至剛。
因為,人性!
別的省出了這么大的事,別的布政使第一反應就是捂蓋子,保護下面的文武官員,不能牽連太廣。真要是捂不住,挑幾個替罪羊出來即可。
可李至剛的人性是,他要么不管,一旦要管,就是別人都死,只有他李至剛活著。
老朱的雷霆震怒,必須是李至剛挑起來。從而,才能把陜西乃至西北的官員,進行大換血。而且必須是他李景隆掌控不了地方,進行大換血。
當然,此事...李景隆還有后手!
就是秦王朱尚炳!
~~
“以前臣未曾來過西安,只知是千年古都.....”
西安,秦王府。
后宅之中,一場家宴正在舉行。
秦王朱尚炳宴請安慶公主駙馬歐陽倫,雙方分賓主落座,其樂融融。
歐陽倫多喝了幾杯,有些酒意上涌,笑道,“終究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來了西安之后,才知江南雖美,但終究抵不過漢唐余韻!”
“姑父不愧是兩榜進士,出口成章!”
朱尚炳笑笑,“來人,給駙馬滿酒!”說著,對歐陽倫笑道,“姑父您多喝點!”
歐陽倫聞大樂,此時他才知權柄在手的好處。以前在京師,每年除了跟著其他駙馬勞軍之外,鮮少有出京師的機會。即便是出去了,也是個擺設。
可現在奉旨來西北查西北茶政,卻被藩王奉為座上賓,與往日境地不可同日而語。
“本王聽說,此番西北茶政,涉及到其他幾名姑父,還有...叔王!”
朱尚炳繼續開口道,“不知姑父您,打算如何稟告給皇祖父?”
“自然是詳實奏報!”
正如老朱之前判斷的那樣,有妒忌心的人,一定能辦好差事。
歐陽倫此番來西北,短短時日讓他眼界大開。原來各家駙馬,這么多年撈錢的法子,比他知道的多得多了,且得到的也多得多。他就是要自已大發橫財的同時,也給那些連襟們,深深的上一記眼藥。
一掃自已這么多年,頗受排擠不受重視的悶氣!
“小人得志!”
朱尚炳心中冷笑,但對于這個結果,他樂見其成。
西安是他的封地,他可不愿意各家把手都伸進來。他可不是他那糊涂老子秦王朱樉,都說他老子殘暴無德。可他那老子最是在意面子,只要是有人求到他頭上,從來就沒有不準許的。
早些年若是沒有他老子點頭,各家的茶能在西北賣嗎?
一想到這些,朱尚炳就心中有氣。占了他老子的好處,結果他老子死了之后,還沒人領情。他這個新的秦王即位了,還都沒有表示,這不是欺負他年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