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一片混亂,董斯神態悠閑的站了起來,居高臨下的看著忙亂的眾人:“你們既然在忙,那船的事,就晚點再談吧。”
姜瑾還不知道董斯一出手,呃,不對,是一出口就把盛弛氣吐血,把澤阿郡弄的人仰馬翻。
她此時正和洛傾辭,陳梓討論關于辦報紙的事。
隨著百姓越來越多,思想教育必須跟上,正確的思想引導,才能確保百姓對她高度集中的凝聚力。
“何為報紙?”洛傾辭不懂就問。
陳梓也眼神灼灼看著姜瑾。
姜瑾組織了下語:“報紙就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時事評論等為主的定期出版物。”
“可記錄各戰事變動,這個戰事不局限于我們,還有其他州郡甚至其他國都可刊登,讓百姓了解外面的情況,讓所有人都知道時局混亂。”
“還可刊登我們的政策法規,可歌頌戰役英雄,可銘記我們硯國的先烈。”
“總之大事小事,過去得失,未來預測,都可刊登,可以平均幾天半個月發一次,也可每天發。”
洛傾辭和陳梓立刻就明白了報紙的巨大用途。
尤其是洛傾辭,她對政事非常敏銳。
此時她深刻領悟到,如果手中掌握報紙這種強大的工具,就如同握住了一把可以輕易操控輿論走向的利劍。
可以將各種信息傳遞給各階層百姓,從而引導他們形成特定的觀點和看法,使得各團體團結在姜瑾周圍,增強凝聚力。
有了報紙,以后不管是推行新政策,宣傳新理念,都會變得事半功倍。
她再次感慨掃盲的英明之處,正是因為有了掃盲打底,這個報紙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之前的戈鳳百姓基本都掃盲過,雖然字不可能認全,甚至有不少人學了幾天就不學了,但還是有不少人認認真真學了的。
何況戈鳳孩童都在上學,能幫著念報紙,還有簡體字典,實在不認識的字還能查字典。
至于山關縣和春榮縣,同樣建了書院,等搞完建設,掃盲必然也會跟上。
這個冬季過去,三縣的人全都會通過掃盲,讀懂報紙,想想就讓人心口發燙。
“主公大才。”洛傾辭感慨。
陳梓拿著筆眼神蹭亮看著姜瑾:“主公,這報紙的格式做成書本一般嗎?”
姜瑾搖頭,她拿過紙筆,在上面畫畫寫寫:“當然不是,你看,可以這樣分版面……”
好一會陳梓才搞清楚報紙的格式和排版方式:“那我們的活字印刷用在這可就太方便了。”
洛傾辭贊同:“確實,只是,這什么排版,還要編輯都需要不少人力。”
姜瑾點頭:“不錯,我準備成立一個部門,專門做這個報紙。”
“不過不急,等做好建設再說,人員方面你們都留意著,到時候再通過考核錄取些人。”
洛傾辭問:“主公,這個部門設在縣衙嗎?”
姜瑾已有打算:“不,我準備在新城重新建,這個要印刷,編輯,排版等等,要的地方不小。”
陳梓眼神亮了:“書肆也能單獨建嗎?”
隨著現在學生和掃盲人數的越來越多,課本掃盲書籍等等的需求越來越大,之前的書肆就有些不夠用了。
姜瑾贊同:“可以,和報紙部門一起都建在新城吧,城里現在的書肆以后就只賣書和紙筆。”
她本想放在工業區的,只是現在的廠坊越來越多,比如有了紅薯后,又增加做紅薯粉,紅薯干等副產品的作坊。
總之工業區現在都滿了,安排不了一點。
陳梓笑的眉眼彎彎:“好期待,主公,這報紙叫什么?就叫報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