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本溯源,寬容是一種人性的回歸
通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我們會將自己的競爭對手看做死敵,為了成為那個令人艷羨的成功者,也許你會不擇手段地排擠對手;或是拉幫結派,或在上司面前歷數別人的不是,或設下一個又一個巧計使得對方“馬失前蹄”,但可悲的是,處心積慮的人有時并沒能成為最終的贏家,收獲的只是一腔沮喪和悔恨。
李靜受聘為某公司行政經理。從她上班的第一天開始,張麗就對她十分戒備。當時張麗剛任這家外企公司駐京辦事處代經理的職位,她敏銳地感到:李靜的到任對自己是個威脅。于是便自恃在公司的老資格,經常在老板面前說李靜的壞話,有一次竟當著全體員工的面因為一點小事對李靜大發肝火。
李靜盡管心中十分生氣,但很有涵養的她并沒有與張麗發生正面沖突。半年后,李靜正式被公司委派做辦事處經理。而張麗一氣之下辭了職。
原因大家都可想而知,沒有老板會把一個心胸狹隘,與同事矛盾重重的人放到最重要的職位上。張麗的失敗之處就在于她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果她能采取另一種更積極的方法:比如與李靜良好溝通與協調,多多向她學習一些管理之道,注意與其他同事的交往方式,在上司面前談及同事時,著眼于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短處,那么,憑著她在公司的資歷,老板又有什么理由不讓她坐穩這個辦事處經理的職位呢?許多事實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與自己的競爭對手發生正面沖突永遠是最愚蠢的做法,往往會招致別人的看低和上司對你的負面評價。
避免與對手發生正面沖突有如下優點:
面對對手咄咄逼人之勢仍能保持冷靜,會顯出你的理智和遇事不亂的大將風度。
冷淡對手的攻擊也許會給人造成軟弱可欺的印象,但這只是暫時的,在那些能夠慧眼識金的上司眼里,對手的尖刻恰恰從側面反襯出你的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