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則十二識才愛才,招賢納才
事業發展靠人才。人才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也是一個人成事最重要的基礎。只要集眾人之長,采眾人之優,就能做到無所不能,百戰百勝。李嘉誠是知人善任的用人高手,他把人才當做第一資源,敢于根據事業的需要起用新人,做到量材而用、各盡所能,并能以良好的待遇留住這些人才,這使得他周圍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才華橫溢的商界英才。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沒有人才就干不成事業。人才,是一個組織最重要的資源。有了人才,企業才能運作,才能成長,才能做到基業長青。
美國《財富》雜志報道李嘉誠“甚為華人中重要的伙伴”,“靠友人合作投資地產和塑膠生意發跡”。李嘉誠自己曾說過:“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個信念,不靠投機取巧。而靠自己的一幫有才能的人。”看一看李嘉誠的創業之路,及其所作所為,恐怕誰也不能說李嘉誠的成功純屬偶然。
李嘉誠由一個身無分文的打工仔成為香港首富,“長江”企業由一間破舊不堪的小廠成為龐大的跨國公司,他的巨大成功離不開“那幫有才能的人”,李嘉誠為企業取名“長江”,就是基于其不擇細流,有容乃大,
企業的發展因素眾多,其中總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在李嘉誠看來,這個因素就是人才的吸引和使用。李嘉誠多次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企業能否吸引到足夠的人才,將是新經濟競爭勝出的關鍵。對于新經濟對傳統企業的沖擊,他則認為,企業必須更有創造力,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才能成功。
在回答該如何面對新經濟事業挑戰的問題時,李嘉誠說,全球化不是一蹴而就,新經濟不會只是短暫的現象,而是一個持久的方向。一個國家與民族要孕育少數精英很容易,但要提高整體素質卻非常困難,在急速發展的年代中,更要有效地與時間競賽,不允許有太多反復的嘗試。
有人總結說,李嘉誠的成功是因為在他周圍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才華橫溢的商界英才。在長江實業發展具有一定規模之后,李嘉誠便開始著手選拔人才和發掘人才。他打破東方家族式管理企業的傳統格局,構架了一個擁有一流專業水準和超前意識而且組織嚴密的現代化“內閣”,來配合他苦心經營起來的龐大的李氏王國。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必須靈活應變,并積極參與新科技與資訊產業。
李嘉誠認為,新經濟未來就像是“星際大戰”一樣,有傳統產業的成分,也有快速變化的科技引導,兩者的結合才能使企業走向領先的位置。
企業為了發展就要籌措資金,必須利用金融市場募集資本。不過,如果企業主走錯了方向,公司上市后,沒有實際業務支持,企業有可能出現泡沫化。發展網絡與新經濟的事業,一定要有可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