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王小小解釋,他繼續清晰地陳述他的觀察和推論:“根據日均營養攝入量計算,這些黃豆制成的豆腐,無法支撐到開春。此為其一。其二,也是更緊迫的問題:賀瑾剛剛看摩托車的眼神,其專注度與他在拆解對講機前高度吻合。根據他過往的行為模式分析,摩托車在今日內被拆解的概率高達78.3%。”
他看向王小小,給出了最優行動方案:“你應當立刻去縣里糧站。家里的糧票足夠兌換所需黃豆。如果等他拆完,你的交通工具將處于不可用狀態,屆時采購效率將下降92%,冬季食物儲備計劃將面臨風險。”
王小小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扭頭看向正圍著摩托車打轉、手里不知何時多了把螺絲刀的賀瑾,嚇得魂飛魄散。
“賀瑾!你給我離那車遠點!”王小小大吼。
賀瑾一臉不高興:“姐,你怎么可以不相信我,最多一天,我就可以知道,里面的結構了,我再給你裝起來不就行了。”
王小小把手按在他腦袋上面:“小瑾,等姐姐去縣城買完東西后,你再拆開,我沒有任何意見,你萬一裝不上,我要走著去。”
賀瑾聽到后,嘴巴掛油瓶了,王小小穿好衣服,賀瑾也快速換好衣服,也要跟去。
王小小抱著一個小壇子的泡菜放在邊斗里。
王小小問:“哥,你幾點挖地基。”
王漫:“中午一點是一天最適合的時間。”
王小小點點頭:“你一個人要乖乖在家。”
王漫點點頭。
王小小和賀瑾騎著八嘎車,頂著寒風先跑到糧站,用糧票兌了五十斤黃豆,仔細捆好放在車斗里。
接著他們直奔縣屠宰場。果然如王小小所料,半夜下起的大雪讓路上行人稀少,屠宰場門口冷冷清清,完全沒人排隊。王小小心中一喜,這可是難得的不要肉票就能買到的好東西。
她利落地跳下車,對著屠宰場老師傅甜甜一笑:“大爺,還有大骨頭嗎?”
老師傅看著兩個半大孩子頂著風雪來,心里一軟,指著角落里堆成小山的骨頭說:“多著呢!這鬼天氣都沒人來。丫頭你要多少?”
王小小看著那些帶著不少肉渣的豬脊骨、腿骨,眼睛都亮了:“大爺,我都要了!您給稱稱!”
最終一過秤,整整六十斤骨頭,外加六塊新鮮的豬血,老師傅只象征性地收了四元錢。
王小小歡天喜地地把這些骨頭搬上車斗,和黃豆放在一起。
返程時,八嘎車明顯沉了不少,但在王小小熟練的駕駛下,依然穩穩地行駛在積雪的路上。賀瑾坐在車斗里,小心翼翼地護著那些骨頭,臉上滿是期待:“姐,晚上能喝骨頭湯不?”
“喝!”王小小迎著風大聲回應,“管夠!”
到了供銷社,還剩2斤的肉票,王小小第一次看到這么漂亮的五花肉,毫不客氣買下。
王小小去了罐頭廠:“老爺子,好吃的泡菜來了。”把泡菜給門衛老爺子。
他拿了一個麻袋給自已,他把小小留是罐頭瓶子。
“小小,上次你的壇子我也放在麻袋里了。你們快去,罐頭廠后門排隊,每人可以買做罐頭剩下的魚是邊角料,叫他們去排隊,買的時候說武二狗說一人五斤,快去快去。”
王小小:“老爺子,謝謝,我們馬上去。”
老爺子把幾個熱土豆交給賀瑾。
她拉著賀瑾就往罐頭廠后門跑。
到了后門,果然看見已經排了十幾個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手里都拿著各種家伙什,籃子、布兜、甚至還有拿洗腳盆的。王小小趕緊帶著賀瑾排到隊尾。
隊伍挪動得很慢,每個人都在和發魚塊的工人說好話,想多要一點。
賀瑾凍得直跺腳,小聲嘀咕:“姐,還能輪到咱們嗎?”
正說著,前面突然吵嚷起來。一個婦女拽著工人的袖子不撒手:“同志,再給點吧,家里五個孩子等著吃呢!”
工人不耐煩地甩開手:“每人就二斤,這是規定!再鬧就沒了!”
眼看要輪到他們,筐里的魚塊已經見底。王小小趕緊上前,照著武爺爺教的小聲說:“同志,武二狗爺爺說一人五斤。”
那工人愣了一下,打量了下這兩個面生的孩子,忽然笑了:“武大爺的孫子都這么大了?”說著彎腰從柜臺底下又拖出個小筐,里面滿滿當當都是魚塊,雖然都是些邊角料,但比前面那些人買的要新鮮肥厚得多。
他給王小小和賀瑾各裝了沉甸甸一網兜,少說也有五六斤,卻只收了他們三元錢。
“快回去吧,這天要下雪了。”工人朝他們揮揮手。
賀瑾在他的口袋放了半包的大前門和兩顆大白兔奶糖。
“小丫頭,后天下午下班,有好東西,早點來。”
“謝謝叔叔。”
回去的路上,八嘎車被塞得滿滿當當。
賀瑾護著懷里的魚塊,口水都要流下來,他是在江南長大,最愛吃魚了。
他興奮地計劃著:“姐,魚頭熬豆腐,魚塊紅燒,魚尾炸著吃……”
王小小迎著風笑道:“今天咱們做做煎魚,剩下的腌起來,夠吃好幾天了!”
王小小最后去了廢品收購站,進去一看,王小小瞇著眼了,現在是1965年11月底,書,很多書。
王小小把頭盔摘了下來,透出光頭,拿出一包華子打開,揮了揮手,粗著嗓子說:“老頭,我們家里的煤不夠了,這些書全部給我裝進麻袋里,給幫我緊實耐燒的書,明天我來著車來拿。”她把煙丟給老頭,自已點了一根。
王小小又說:“小瑾,先給老頭五毛錢押金。”
老頭接過華子別在耳后,瞇著眼打量了下這個光頭\"小子\",又看了眼遞到眼前的五毛錢,心里門清——這是個得罪不起的人,敗家子,把老祖宗的東西糟蹋了玩意。
老頭點頭說“好好好,我現在就給您裝,”老頭手里拿著麻袋裝起報紙。
王小小看著老頭把好書古籍藏在角落,第一本就是《金石錄》,心里咯噔一下。
她走了過去,一腳把書踢翻,王小小抽著煙:“老頭,不老實,這些是書更加耐燒,不給老子,你是不是活膩了。把厚的,耐燒,全部裝進麻袋里,老子冬天還得靠著它取暖呢?別不識好歹。”
老頭臉色一白,慌忙把踢散的書往身后藏:“小同志,這些、這些是準備上交的。”
王小小吐著煙圈,靴子踩在一本《詩經集注》上:“上交?老子看你是想私下倒賣!”
她彎腰撿起本《山海關志》,隨手撕下幾頁揉成團扔進灶膛,火苗\"呼\"地竄起來。
“看見沒?這才叫物盡其用。”她踢了踢腳邊的《永樂大典》殘卷,“把這些厚的都裝進麻袋里,明天我帶人來拉。要是少了一本\"
煙頭精準彈到老頭腳邊,\"你就別想在收購站里干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