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盧璘不再耽擱,轉身快步走向西廂的書房。
就在盧璘走后,夫子的屋內一聲幾不可聞的輕嘆,混著風聲,消散在夜色中。
……
盧璘推開書房的門。
四壁都是頂到房梁的書架,上面塞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從裝幀精美的經史子集,到用粗糙麻線捆扎的泛黃手抄本,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許多書甚至沒有地方放,只能在墻角和桌案上堆成一座座小山。
盧璘顧不上打量,將手里的圖紙在唯一還算空曠的桌角鋪開,便一頭扎進了這片書海之中。
目標很明確。
所有與地理、堪輿、神怪、異聞、前朝舊事相關的雜記!
《南朝異聞錄》。
盧璘飛快地抽出一本看起來頗為古舊的書冊,嘩啦啦地開始翻動書頁。
看了幾眼,又拋到了一旁。
書中記載了諸多南朝時期的神仙鬼怪,奇聞異事,從山精野怪到城隍土地,光怪陸離,引人入勝。
可翻遍全書,對臨安府的記載,卻只有寥寥數語,說的都是些風花雪月的才子佳人軼事。
沒有用!
又拿起一本《大夏龍脈圖說》。
此書詳盡論述了大夏王朝開國之初,如何勘定九州龍脈,以定國運。
其中江南道的龍脈走勢,更是被列為重中之重。
盧璘看得極為仔細,將書中描繪的臨安府地脈走向,與自己腦中的地圖一一對應。
龍脈自天目山而來,沿江而走,至臨安城南,形成一個回龍望月的格局,乃是上佳的風水寶地。
可這與那十六個堅不可摧的點,又有什么關系?
難道是龍脈的節點?
可為何偏偏是十六個?
又為何之前數百年都無人發現?
放下《大夏龍脈圖說》,視線再次掃過書架。
《前朝輿地考異》、《吳越舊聞錄》、《搜神雜記》、《風水形勝要術》……
一本又一本地翻過。
一本又一本地排除。
時間緩緩流逝,窗外的天色,已經開始泛起魚肚白。
盧璘揉了揉酸澀發脹的眼睛,皺起了眉頭。
難道是自己想錯了?
十六個點,真的只是某種罕見的、未被記載過的堅硬巖層?
真就是地質形成的?
可這世上,又有什么巖石,能讓上百名漕幫力夫用盡水淹火燒的法子,都奈何不得?
這不合常理啊。
就在他心煩意亂,幾乎要放棄的時候,目光在書架最底層一掃。
一本書映入盧璘的視線。
一本甚至沒有正經的封面,只是用粗糙的麻線簡單裝訂的書冊。
書皮是暗黃色的,上面用墨筆寫著四個歪歪扭扭的大字。
《結廬雜記》。
看起來更像是一本隨手的札記,而非正式的書冊。
盧璘將它抽了出來,入手很輕。
隨手翻開。
沒有序,沒有目錄,開篇就是一張畫得歪歪扭扭的圖。
圖上畫著一條蜿蜒的江水,江畔有一座城池的輪廓,旁邊用潦草的字跡標注著臨安二字。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