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悠長的鐘聲,回蕩在考院上空。
沉重的朱漆大門,在衙役的合力推動下,緩緩關閉。
最后一道光線被隔絕。
整個考場,與外界徹底分離開來。
高臺之上的主考官站起身,目光如電,掃過下方數百名神情各異的考生。
中氣十足的聲音在肅靜的考場內響起。
“肅靜!”
才氣自他體內勃發,瞬間壓下了所有考生的竊竊私語。
主考官以才氣為引,凌空虛點。
半空中,一行金光閃爍的大字,緩緩浮現,清晰地映入每個人的眼簾。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盧璘抬起頭,目光平靜地看著那行字。
來了。
大夏童試的。
這個世界的四書五經,與盧璘前世大同小異,只是在某些篇章的解讀上,因這個世界獨特的才氣體系,而衍生出了不同的流派。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意思是少年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
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孝,是侍奉父母,是家庭倫理的基石。
悌,是尊敬兄長,是社會關系的延伸。
盧璘的腦海中,無數念頭飛速閃過,一篇文章的骨架,已然清晰。
破題,可從孝悌分論。
孝者,晨昏定省,冬溫夏清,是為子女的本分。
悌者,徐行后長,孔懷兄弟,是為手足的情誼。
再論其內外之別。
家,是孝的根本所在。
鄉,是悌的實踐之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此為孝的檢驗。
尊敬長者,體恤弱小,此為悌的施行。
最后,將格局拔高。
由一人之孝悌,到一家之仁和,再到一國之興盛。
一家仁,一國興仁。
這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其根源,必始于孝悌。
思路豁然貫通。
盧璘胸中那股積郁已久的清氣,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他不再猶豫,將白紙平整地鋪在桌案上。
狼毫筆飽蘸墨汁,筆尖在硯臺上輕輕一點,提筆,懸腕。
破題首句:
“孝以事親,悌以敬長,此圣人立教之本,人倫所先也。”
落筆的瞬間,盧璘只覺得一股巨大的阻力從紙面上傳來,仿佛有千鈞之重,壓著他的手腕。
他眉頭微蹙,胸中才氣悄然運轉,灌注于筆尖。
那股阻力才慢慢消散。
一筆一劃,力透紙背。
當最后一個“也”字寫完,手中的狼毫筆桿,竟透出一層淡淡的微光,一閃而逝。
成了。
盧璘心中微定,看來自己破題的思路,是正確的。
……
考院之外,早已是人聲鼎沸。
大伯正與幾位相熟的童生,站在不遠處的大槐樹下,高談闊論。
考題映在半空,周遭的人群頓時炸開了鍋。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這題目……有點意思啊。”
“看似簡單,可要寫出彩,難如登天!”
大伯聽了考題,先是一愣,隨即臉上露出了幾分慶幸。
幸好自己不用考縣試了。
這題目,太偏,太刁鉆了。
往年縣試,多是考些中正平和的題目,只要將經義背熟,總能寫出些東西。
可今天這題,看似人人都能說上幾句,但越是這樣的題目,越是考驗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