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立刻翻開昨天羅教授特別指點的“澤川”部分。
而是攤開全本目錄,用帶來的紅藍鉛筆,在幾個重點關注的條目旁,做了不同的標記。紅色代表警示核心點,藍色代表待觀察關聯項。
他的動作很輕,筆尖劃過紙張,發出沙沙的微響。
做標記時,他的余光看到坐在前排的趙波,目光似乎不經意地從他手中的資料掃過,停留了大概一秒左右,然后若無其事地移開了,繼續看著平板屏幕。
趙波臉上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依然專注-->>,仿佛剛才那一眼只是無意的。
鄭儀不動聲色,繼續標記他的目錄。
他知道趙波看到了那份內部材料,也看到了上面羅教授手寫的黃色標簽。
他不需要去猜測趙波在想什么,因為趙波的態度,或者說他代表的某種“渠道”的態度,在出發前遞給他那張寫滿核心數據的紙條時,就已經表明了。
他們是某種意義上的“同道中人”,至少在這個特殊的調研任務上,目標是一致的:
看清真相,尤其是澤川的真相。
當鄭儀翻到“澤川市——星耀集團及其關聯網絡”那一部分時,他的動作更慢,也更仔細了。
文字和數據密密麻麻,充滿了“可能”、“疑為”、“高度關聯”之類的模糊卻又充滿指向性的詞匯。
他逐行逐句地看著,大腦高速運轉,嘗試將紙面的線索與他自己的經驗和直覺進行碰撞印證。
鄭儀的目光沒有浮于表面那些“可能”、“高度疑似”的警示性詞匯。
他把手指點在一組被紅色記號筆重點圈出的數字上:
澤川市近三年注冊新增“工程咨詢”、“項目管理”、“基礎建設”類企業數量:187家
其中,注冊資金在5000萬至1億區間企業數量:102家
上述企業中,與星耀集團有公開項目合作或股東關聯(穿透一層)的占比:81
這組數字單獨看,能說明星耀集團對本地工程咨詢和基建產業鏈的強力整合。
但鄭儀的眉頭卻擰緊了。
他翻到前一頁澤川市總體的工商注冊數據。
澤川市近三年全市新增企業總數(不含個體):2458家
新增企業中注冊資本1000萬以下小微企業占比:917
不對勁。
非常不對勁。
星耀集團關聯的那187家基建類企業,占比不到全市新增企業的76,但它們的注冊資本卻像吃了激素一樣集體膨脹!
102家集中在5000萬到1億這個區間,這本身就極不正常,這幾乎不是一個普通地級市該有的“基建類”小微或中型企業的規模生態!
尤其是那81的高關聯度,簡直就像一堵無形的墻,把其他潛在競爭者死死擋在了外面。
這是明目張膽的產業壁壘!
鄭儀飛快地心算了一下:102家關聯公司,按最低5000萬注冊資本算,理論資本金總額就超過51億。
澤川市去年全市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多少?
資料里有:1563億。
一個尚未公開獲得巨大利潤、需要大量墊資承接工程的產業群體,短期內集中注冊這么多“巨資”公司?
錢從哪來的?虛增?抽逃?還是某種更隱晦的循環注資?
他的指尖劃過另一段描述:
澤川市新城區a07-12地塊:該地塊于20年12月由市國土局掛牌,后由“明遠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以68億元競得,規劃為星耀集團總部及配套商業綜合體用地。
(注)明遠公司成立于該地塊掛牌前三個月,注冊資本8000萬元,穿透股權后,其實際控制人王某,為現任澤川市常務副市長王建斌堂弟。
看似正常程序,但時間點和人物關聯卻透著詭異的“巧合”。
鄭儀的目光最后落到一張不起眼的表格邊緣的附注上,字體很小:
星耀集團及主要關聯公司近三年員工社保繳納人數變動表(表略)
這條附注本身沒什么,但就在這個表格旁邊,資料空白處,有羅教授龍飛鳳舞、近乎潦草的一句手寫批注:
“勞務派遣?外包比例畸高!查‘鴻鵠人力’、‘眾合服務’流!”
鄭儀太熟悉這一套了!
在青峰,礦企為了規避安全責任、降低用工成本、應對檢查,大玩“勞務外包”、“業務分包”、“派遣用工”的花招,把風險層層轉嫁到一些空殼公司或者小勞務隊頭上。
最后真出了事,那些所謂外包公司的負責人,要么找不到,要么就是個頂包的臨時工!
真正的老板和該負責的人,能全身而退!
這個“鴻鵠人力”、“眾合服務”……如果羅教授的直覺沒錯,那很可能就是星耀集團用來隔離風險和成本的外圍殼子!
這些公司,必然也屬于那份187家關聯企業名單中的一員!
這種操作,不僅能規避正規用工的社保、稅務等成本,更關鍵的是,它能將大量在星耀工地上干活的人,從法律層面上與星耀集團本身切割開!
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或者勞資糾紛,星耀集團能輕松甩鍋!
澤川市報告上那些光鮮亮麗的“數字”、漂亮的“就業率”,是不是就是這么堆砌起來的?
星耀集團本身可能沒什么直接的、能抓住的把柄,甚至它可能看起來非常規范、依法納稅、帶動就業、貢獻巨大。
但圍繞它產生的這個龐大網絡,那些密集注冊、資本虛胖的關聯公司,那些穿透一層的“親朋牌”開發商,還有羅教授點名的、隱藏在用工層面的人力資源殼子,這些才構成了真正的堡壘!
一個既能攫取地方資源、工程、政策紅利,又能有效規避責任、切割風險、吸附在地方經濟肌體上瘋狂吸血的網絡!
更可怕的是,這個網絡的形成,沒有市里頂層權力的默許、甚至推動,根本不可能在幾年內如此嚴密、高效地編織起來!
那個“常務副市長王建斌堂弟”的名字,如同堡壘上的一個顯眼鉚釘,昭示著一種權力的延伸與變現。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