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給我仔細看,認真學!”
“看完之后,你自已崗位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標準,上面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環視眾人,拋出了關鍵信息:
“還有,這冊子發下去之后,我們后面是要組織考核的!”
“書面考、口頭問,形式多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確保每個人都把規矩刻在腦子里!”
“考核”兩個字一出,下面的人群里頓時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
不少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露出了擔憂的神色。
這要是考不過可怎么辦?
何衛國將下面的反應盡收眼底,但他并不打算多做解釋。
新規矩的建立,總要有個適應過程,而嚴格的執行就是最好的推動力。
他不再多,朝陳大福幾人揮了揮手。
陳大福、陳陽等人立刻會意,開始動手分發手冊。
一本本還帶著油墨清香的手冊,被依次遞到了每一位司機、修理工和學徒的手中。
人們拿到手冊,大多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
廠房里一時間只剩下“嘩啦啦”的翻頁聲和偶爾的低語。
修車班的老師傅陳麻子看得格外認真。
他粗糙的手指直接翻到車輛維護與配件管理那一章,在字行間一點點地挪動,嘴里還無聲地念叨著。
看著看著,他眼睛越來越亮,最后忍不住用胳膊肘捅了捅旁邊的徒弟,壓著興奮的嗓音道:
“嘿!有點兒意思啊!這冊子寫得挺明白!”
他用指甲在一條規定下重重劃了一下:
“你看這兒,‘按照行駛里程進行強制保養,誰開車誰負責出車前檢查’,還有這條,‘維修更換配件,需經當班司機簽字確認’……瞧瞧,白紙黑字,一條條多清楚!”
他扭頭對著身后幾個圍著看的徒弟,聲音不由得提高了些:
“都看見沒?以后換了啥零件,誰簽的字,這上面都得記著!”
“白紙黑字,誰也甭想再往咱們修理工頭上亂扣屎盆子!”
“這規矩定得好!他娘的,以后干活就有憑有據了,看誰還敢耍賴!”
他越說越激動,對著徒弟們下令:
“這好東西,不用隊里催,咱們自已就得記住!”
“你們幾個,也都給老子把這幾條背熟了,聽到沒有?”
“聽到了,師傅!”
幾個年輕徒弟連忙點頭,也湊得更近,仔細看那幾條規定。
另一邊,老司機王師傅則更關注調度和油耗方面。
一字一句地讀者《調度與排班管理》和《油耗核算標準》那兩個章節。
當看到上面明確寫著的輪班規則、不同路線和車型的詳細油耗標準時,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一塊心頭大石。
他用胳膊碰了碰旁邊姓劉的老伙計,把冊子指給他看,語氣里帶著難得的輕松:
“老劉啊,你快瞅瞅,瞅瞅!這下心里可算有本明賬了!”
“你看這排班,多清楚!再看這油耗,跑哪條線、開哪種車,該燒多少油,該拿多少補貼,全都寫得明明白白!”
“咱們再也不用提心吊膽,擔心好活兒被那些有門路的關系戶搶走,也不用硬著頭皮去跑那些坑坑洼洼的爛路,更不用為那點兒油耗跟上面扯皮,說不清道不明了!”
王師傅感慨地搖搖頭:“干活,就得干這種心里亮堂的活兒!舒坦!”
旁邊的劉師傅也是連連點頭,手指點著另一處補充道:
“對對對!老王你看這兒,還有這條呢!”
“‘根據路線實際路況,合理核定并適時調整任務時限’……”
“你看后面附的這個表,之前好多要求三、四天必須跑完的路線,現在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時間,最少也多半天的緩沖,多的甚至放寬了一兩天!”
“這樣好啊,咱們在路上就不用為了趕時間沒日沒夜地拼命跑了,能踏踏實實找地方歇歇腳,安全上也更有保障了,不用老是擔心出事。”
像王師傅和劉師傅這樣的對話,在司機群體中最為普遍。
他們人數最多,也是之前受不規范管理影響最深的。
如今看到這些細致入微、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規定,心里別提多痛快了。
以往那種擔心被克扣補貼、被質疑油耗、被壓縮休息時間的提心吊膽的日子,眼看就要到頭了。
現在一切都有章可循,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干起活來,腰桿都能挺直幾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