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在引路戰士的帶領下,卡車穿過了最后一道由巖石構成的天然屏障,眼前豁然開朗。
然而,與何衛國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極為簡陋、甚至可以說是原始的景象:大量的“地窩子”——那種半埋入地下的窩棚,構成了居住區的主體。
零散分布著一些軍用帳篷,還有幾座看起來十分簡易、用土坯或木板搭建的廠房。
唯一能稱得上有點現代化氣息的,恐怕就是遠處一根高高豎起的巨型天線了。
來到這里之后,何衛國的車輛行駛得更慢了,前面引路的戰士也放慢了腳步。
何衛國搖下車窗,看到一群工兵正在烈日下奮力搭建一個新的地窩子,他們身上的軍裝早已被汗水浸透,沾滿了灰土。
其中一個年輕的士兵看到卡車,停下手中的活,對著車上的何衛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與黝黑面龐形成鮮明對比的白牙,高興地喊道:
“好啊!又來新家伙了!咱們這兒就缺好東西!”
可能這些基層的士兵并不確切知道何衛國送來的是什么,但他們知道,每一次有車輛突破艱難險阻抵達這里,都意味著基地又能獲得一些寶貴的補給或設備,這就足以讓他們感到高興。
突然,一個穿著洗得發白的舊軍裝、戴著厚厚眼鏡的技術人員也注意到了這邊的動靜。
他推了推眼鏡,盯著這輛陌生的卡車,朝著引路的戰士大聲問道:
“是咱們盼的那批新器材到了嗎?”
旁邊引路的戰士并沒有停下腳步,也沒有多做解釋,只是繼續在前引路。
何衛國也跟著他,最終在一片用石灰劃出的平整的區域里停了下來。
那名引路的戰士這才氣喘吁吁地跑到駕駛室旁,對何衛國說:
“同志,請你在這里稍等一下,我進去報告。”
何衛國點點頭:“好的。”
很快,那名哨兵就跑向前方一個較大的、同樣是半地下的掩體入口。
何衛國就安靜地坐在駕駛室里等待著,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掃過這片艱苦而充滿生機的營地。
沒過多久,就有幾個人行色匆匆地從那個掩體入口方向快步走了過來。
他們之中,有的穿著正式的軍裝,肩章顯示著不同的級別。
有的則穿著普通、甚至打補丁的便服,但鼻梁上都架著厚厚的眼鏡——這一看就是負責核心技術的科學家們。
然而,何衛國看到這些人的樣子時,心里很不是滋味。
無論是軍人還是科學家,這里的每一個人都非常消瘦,臉頰凹陷,皮膚被戈壁的烈日和風沙折磨得黝黑粗糙,嘴唇上布滿了干裂的血口子,顯然長期處于極度疲勞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下。
那幾個人快步走到了何衛國的車前。
為首那位穿著軍裝、年紀稍長的軍官,先是鄭重地向何衛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洪亮:“辛苦了,同志!”
何衛國立刻站直身體,回了一個極其標準的軍禮。
他努力抑制著內心的激動,聲音卻仍帶著一絲顫抖,大聲報告道:
“報告首長!何衛國奉命護送種子,安全抵達!請指示!”
那名軍官目光炯炯地看著他,開口道:“稍息!”
這時,旁邊那位頭發已經花白、戴著眼鏡的老科學家迫不及待地搶上前一步,緊緊握住了何衛國的手。
老人的手很粗糙,但卻異常有力。
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顫抖:
“辛苦了!何衛國同志,你……你都不知道你送來的這東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