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柱甩甩頭,似乎想拋開這些煩心事,對兩人說:
“行了,就跟你們說這么個情況,讓你們心里有個底。”
“最近工作上多上點心,做好準備。”
“至于我調動的事,不管我走到哪兒,咱們都是一個戰壕里出來的,永遠都是兄弟!”
“去吧,拿著單子趕緊送貨去,別耽誤了正事。”
何衛國和劉軍這才點點頭,從文鐵柱那里拿了送貨單,轉身去了調度室辦理出車手續。
從調度室出來,何衛國便招呼上王大錘:“大錘,走,去倉庫裝貨!”
兩人來到倉庫,裝卸工人們已經開始往卡車上搬貨了。
王大錘不用何衛國吩咐,立刻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和鉛筆,湊到車尾,一樣一樣認真地清點、記錄起來。
這是學徒工的職責,老師傅通常只負責最后核對一下。
等貨物裝載得差不多了,裝卸工頭過來打招呼:
“何師傅,東升公社的貨都裝齊了,您看……”
何衛國點點頭,看向剛剛合上小本子的王大錘:
“大錘,怎么樣?數目都對得上嗎?”
王大錘用力點頭,聲音洪亮地回答:
“嗯!何師傅,我都清點完了,跟單子上寫的數目一樣,沒問題!”
“好,那咱們出發。”
何衛國不再耽擱,拿出搖桿,走到車頭,“吭哧吭哧”幾下搖響了發動機,然后利落地跳上駕駛室。
王大錘也趕緊從另一邊爬上了副駕駛位。
卡車緩緩駛出食品廠大門。
何衛國一邊熟練地操控著方向盤,一邊問旁邊的王大錘:
“大錘,東升公社具體在豐臺哪個方位?路好走嗎?”
王大錘顯然對這條路很熟,立刻回答道:
“何師傅,東升公社在豐臺靠西南邊兒。”
“從咱這兒過去,大概得有小二十公里。”
“開車的話,順利的話也得將近倆小時,主要是出了城往公社去的那段路不太好走,坑坑洼洼的土路,得慢點開。”
何衛國心里大致有了數。
豐臺的方位他知道,但具體到某個公社就不清楚了。
不過王大錘這小子剛好知道,那這就沒什么大問題了。
他一腳油門下去,直奔豐臺。
約莫上午十一點多,何衛國駕駛的嘎斯卡車才顛簸簸地抵達了東升公社。
此時的豐臺區,雖然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推進,已經零星出現了一些工廠的輪廓,但大部分區域仍保持著濃郁的鄉村風貌。
廣袤的田野、低矮的農舍、縱橫的田埂構成了主要的景觀。
這里的群眾大多仍是公社成員,過著集體勞動、集體分配的生活,他們今天要送貨的紅星公社便是其中之一。
卡車在公社大院門口停下,何衛國按了兩聲喇叭。
很快,一個穿著半舊中山裝、皮膚黝黑、約莫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從里面快步走了出來,臉上帶著莊稼人特有的淳樸笑容。
何衛國趕緊跳下車,上前一步,客氣地說明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