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持重道:“韓樞副去職后,黃履新晉樞府,此事更需慎重。還是等他回京吧!“
??司馬光輕咳一聲,聲音雖弱卻字字鏗鏘:“元豐年間,蔡持正曾議增歲幣至七十萬,以換取遼國不助黨項。然永樂城一役,遼國背約介入,談判遂廢。“
??“朝廷懼于遼國隨時南下河北,朝廷依然每年給足五十萬歲幣。”
??蘇頌道:“他目光掃過眾人,“如今歲幣仍按舊例五十萬,其中三十萬貫錢、二十萬鹽鈔――此乃章魏公當年改制之功。“
??“蕭禧此番獅子大開口,索要百萬歲幣。其縱增至七十萬,遼國仍在賠錢,唯有百萬方能彰顯兄弟之誼。“
??司馬光道:“真廟時澶淵之盟,歲幣自三百萬壓至三十萬;慶歷間富弼增二十萬,即換來遼國與黨項交兵。此非'以地事秦',實乃外交制衡之道。”
??“絕非樞相所以地事秦之舉。”
??章叛岳湫Α
??章湫α肫鶿臻偃八胨韭砉庹矗粗站堪崔嗖蛔。骸案椅拭畔率湯桑粼鏊甌葉潁雍緯觶康誠釧甏投蠐忠指礎8羋鄯銑幸追ㄋ晁鶚潁氈b矸ㄖ亟良嚶中璋僂頡!八訃撲悖罷獗收耍畔率湯梢綰巫銎劍俊
??司馬光捋須緩:“英廟駕崩時賜賚一千五百萬貫,先帝即位減半。今可再削其半。”
??頓了頓他又道,“老夫愿率先減俸五成,以為表率。“
??章瞬畹閌Α
??當然要換了章越在朝,恐怕也要笑司馬光此為并夕夕之策。
??章墾古猓骸拔某技躓海踔烈磺桓伎傘5袢詹煌矗脅凰到綰偉哺В俊
??“京畿四周還有六萬三輔軍的兵馬,他們也要安撫。”
??司馬光道:“三輔軍設之無益,虛耗朝廷錢糧!當裁罷之!何來賞賜?”
??章湫Φ潰骸霸嵐四瓴壇終庇諭乇擼從錳矸ā2璺ǎ淞膊迫窗芑敵路c畔率湯山袢瞻招路ā7澩蟪忌興閌t鲇忻裊痛投家幌髟儐......“
??章倭碩僭俁惹康鰨骸吧痛鴕皇≡偈率竅旅嬗幸煲欏!
??“一切罪責,老夫獨擔!“司馬光斬釘截鐵。
??堂外風雪漸急。
??……??陳橋驛的冬夜格外寒冷。
??東輔軍一個指揮兵馬正駐扎在此。
??東輔軍指揮營帳內,幾個虞侯,權都指揮正在圍爐而坐。
??“當年朝廷設立北、東、西三輔軍,本是為了防備遼國鐵騎南下。”為首的都指揮使趙德明重重放下酒碗,“我等太學生投筆從戎,原想建功立業,如今卻連家小都養不活了。”
??副指揮使王猛道:“不錯,司馬光這老匹夫要廢新法,這次不僅是連賞賜都沒了,連對禁軍,三輔軍的俸祿都要削減。”
??“別說什么封官加爵,今日我等奉命更戍至此,連酒肉也被克扣。”
??“正是!”參軍李肅掰著手指細數,“原本每日一瓶酒、一斤肉,現在減作兩日一瓶酒,肉也只剩六兩。這般削減軍需,將士們如何不寒心?”
??“壞了朝廷恩賞。”
??帳外寒風呼嘯,帳內氣氛愈發凝重。
??一名年輕虞侯突然將酒盅狠狠砸在地上:“元豐年間擴軍備戰,如今卻要裁撤軍費。朝廷這般朝令夕改,叫我們如何自處?“
??“司馬相公要廢除新法,但自元豐以后朝廷鋪開這么大的架子怎么辦?”
??趙德明環視眾人,壓低聲音道:“當年在太學,我們都受過蔡相公的恩惠。如今蔡相被貶,朝中再無人為我們說話。“他頓了頓,“章樞密使現在處境也不妙,我們不如問他主張。“
??眾將聞紛紛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鏟除奸佞,正是我等當為之事。”
??當即這名都指揮寫了一封信,派人策馬入京。
??次日對方返回道:“沒見到章樞相,但信已是遞到府上去。
”
??趙德明冷笑道:“無妨,心意已到。我等并非造反,只為討個公道。“
??說話間,對方對幾名屬下道:“爾等都知道了嗎?”
??這些官兵駐扎在陳橋驛,一路過往數名官員車馬,只見出行奢侈至極。
??士卒們紛紛罵道:“這些官員俸祿不過幾十貫一月,但公使費卻有一萬貫。他們要什么賞賜?”
??正語間又見一路人行來。
??下面士卒道:“是太皇太后之侄高公紀!”
??為首的都指揮恨聲道:“來得正好,燕太尉忠心耿耿,保了太子登基,如今卻被太后罷去官職,遙放遠處。”
??“換了高公紀這等紈绔子弟,充三衙要職,此人不殺,更待何時?”
??眾人聞,紛紛按刀而起。
??……
??梁園的飛雪簌簌落下,將亭臺樓閣染作一片素白。
??暖閣內炭火正旺,韓忠彥正與蔡卞飲酒。
??韓忠彥給二人斟酒后道:“元度,東西二輔軍近日頗不安穩。”
??蔡卞道:“蔡持正既去,這些人已成喪家之犬”
??韓忠彥唇角微揚道:“三輔軍的將領,都是從太學生及武學生中選拔,當初用意是對抗遼軍南下,以書生建軍。”
??“元豐七年后,章公罷相。蔡持正重新改組東西二輔軍,盡安插親信”
??“現在除了北輔軍將領還在我們梁園會掌握下,東西二輔四萬兵馬,無人主張,群龍無首啊!”
??“梁園會這步棋,下得妙啊。“蔡卞突然輕笑,眼中閃過一絲銳利。
??而韓忠彥的梁園會是太學中的吸取的組織。
??韓忠彥也是有鑒于新黨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局面,在章越‘以義治國’的思路下,在太學里組建了梁園會。
??與新黨截然不同的是,梁園會的組織更加嚴密。
??還有會員舉薦,引薦制度,還要經過考核。
??最外圍是面向軍方,商會,太學生的“團體“,中層是太學生為主的“社“,核心則是精挑細選的二十余人組成的“梁園會“。
??梁園會組建三年,人數從十余人,增加到二十余人,而在會外圍的數個社則也不到兩百人。
??這社必須是太學出身,要么是太學生,要么曾經是太學生。
??要加入梁園會,先要入社。入社后要經過舉薦,考核。
??蔡確當然也有這個思路。
??蔡確也曾效仿,卻只知廣納門客。他的組織如同篩子,早被梁園會滲透得千瘡百孔。
??現在東西二輔軍中都是蔡確的親信,北輔軍的出身太學的將領,大多是梁園會下面的北輔社。除了北輔社,還有在交引所及太學中的社。
??在梁園會中,社是專門是執行層面,在社之外還有團體。
??出入團體則比較寬松,不一定是要出身太學的人都可以加入。如北輔社下面的團體,都是北輔軍中的軍官。團體吸納的成員雖然寬泛,但要從團體升入社,一定要太學出身方可。
??這樣的三級結構,使組織嚴密性極高。
??而韓忠彥在蔡確那邊也安插了親信,被滲透的千瘡百孔,但蔡確卻從無滲透梁園會這邊。
??因此東西二輔軍不穩的事,立即傳到了韓忠彥耳里。
??“太皇太后要掌權,魏公空有先帝顧命,但不得施展,被迫避入定力寺。”蔡卞一字一語道。
??“你我身為太子師保,此時此刻也要盡力,否則……元度記得,舊黨保的可是太皇太后!”??“怎不記得,省試那場火...”
??蔡卞突然捏碎手中核桃,木屑簌簌落下。去年省試失火,他作為考官被舊黨借題發揮,這筆賬他一直記著。
??上一次省試失火,蔡卞身為省試考官,吃了舊黨老大的掛落。
??蔡卞性子陰柔,眥睚必報,官場中人都不敢得罪他。吃了這么大虧,他如何能忍的?
??“魏公對太皇太后已是仁至義盡!”韓忠彥道,“這一次接替燕達出任新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劉昌祚,你可知推舉他的人是誰?”
??“何人?”
??“是高遵裕。”
??蔡卞聞失笑,旋即正色道。
??“劉昌祚也是西軍舊將,但此人水潑不進,火燒不透。”
??韓忠彥道:“元度說得對,或許這也是太皇太后看重他的地方。”
??“但劉昌祚初至,人生地不熟,而三衙之中還有不少燕達的舊部。再說司馬光這次拖欠禁軍賞賜,禁軍上下早生不滿。”
??“盡管有高家幾個子侄在禁軍,卻也不能服眾。”
??說到這里,韓忠彥道:“如今你我要未雨綢繆。要有事到臨頭需放膽一搏。”
??蔡卞道:“到此刻除了放手一搏,還能如何。我會告知家小。”
??“只是此事要不要知會魏公?”
??“東西二輔不穩的事,我早已密告魏公了。”韓忠彥沉吟了片刻道:“不過他沒有表態,再說東西二輔軍沒有生事,我們也靜觀其變。”
??“必要時,我們要替章公主持大局。”
??正在二人語時,忽有人報道:“韓師保,陳橋驛東輔軍作亂!”
??“哦?”韓忠彥語中有些激動。
??蔡卞則面露喜色。
??……
??汴京樊樓最高處的雅閣內
??高太后的伯父高遵裕正斜倚在織金軟枕上,左右陪坐的四名梳著驚鵠髻的官妓,對面則坐著新任殿前副都指揮劉昌祚。
??這些妓女都稱得上是國色天香。
??劉昌祚玄色錦袍下的肌肉繃緊如弓弦。
??幾盞酒勸下之后,縱使劉昌祚這等在西北叱咤沙場幾十年的老將,處在這等脂粉堆中,臉上的笑容也仿佛出千年鐵樹重新開花了一般。
??高遵裕笑道:“西北的時候,我對劉殿帥多有敬重,可惜被章子正從中作梗。”
??“而今殿帥執掌禁軍,這東京城中,宮里宮外的安危,便都指望劉殿帥了。”
??劉昌祚道:“不敢當。”
??“某初來乍到還需太尉多多提點,我有一事不吐不快。”
??高遵裕道:“都是自己人,不必見外。”
??劉昌祚道:“治平時,英廟登基給禁軍的撥賞是一千一百萬貫,到了先帝登基時國庫空虛,不得已才拿出五百萬,但當時已是怨聲載道。”
??“某昨日拜會門下侍郎司馬公時,他告訴禁軍不會漲俸了,而這次新君登基的撥賞,怕是只有不到三百萬貫,還要秋后才發,軍中將士多有怨。”
??高遵裕道:“三百萬貫不錯了,京畿的三輔軍還一文錢都拿不到。”
??“現在司馬公要廢新法,官員們都不許去斂財,一年少了上千萬的進項,咱們就要節衣縮食的過日子。你說朝廷這一刀要砍在誰身上?”
??“聽說與遼議和后,歲幣加二十萬,但六萬三輔軍就要裁撤掉一半。裁減這三萬兵馬,朝廷一年就可以省數百萬貫。”
??劉昌祚聞長嘆一聲。
??正在二人語之際,一小校入內與劉昌祚耳語數句。
??劉昌祚臉色一變,當即起身道:“軍務緊急...某先走一步。”
??“太尉提攜之恩,容某日后慢慢再敘。”
??說到這里一名小校步出捧著一個紅綢的托盤,劉昌祚道:“這十根蒜條金孝敬太尉。”
??“今年禁軍的冬衣,還請太尉在太后那多多美。”
??高遵裕笑道:“殿帥請便。”
??……
??劉昌祚走出樊樓后,但見一隊鐵甲禁軍已在樓外牽馬肅立,馬鼻噴出的白氣在寒夜里凝成霜花。
??“殿帥!“親兵統領疾步上前,“東輔軍第三指揮使趙德明率部嘩變,已扣押高公紀!“”
??劉昌祚接過馬鞭道:“此事當真,就東輔軍的幾個指揮,膽敢在朝廷眼皮子底下作亂嗎?”
??“千真萬確。”
??劉昌祚接過馬鞭的手猛然收緊,“高公紀?太皇太后的親侄?。”
??親兵統領道:“東輔軍虞侯王猛帶著兩千精兵直奔陳橋驛,沿途禁軍...竟有也有倒戈。”
??劉昌祚怒極反笑:“何方宵小,敢行此大逆?”
??“不清楚,但有人說是樞密院……給的調兵令符!但章樞相今日告病未赴衙署...“”
??劉昌祚驚道:“是章子厚?”
??“末將不清楚。但聽說那個章子厚可是膽大包天之人!”
??這時又有一個小校奔來道:“啟稟殿帥,西輔軍也作亂了,聽說……聽說……”
??劉昌祚道:“聽說什么?”
??小校道:“聽說西輔軍要兵諫!說是請太皇太后還政天子!”
??劉昌祚瞳孔驟縮。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