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附近的漢子過來干活,姝、韓氏齊智芳和齊智清開始做飯,早飯做的是大米粥,配上拍黃瓜,總共兩文錢,再加上一文錢的大饅頭,也就是說,三文錢就能夠吃飽了!
只是,帳篷搭在路邊很久了,來來往往的人也不少,可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用餐。
韓氏見太陽越來越高,人流越來越少,著急地說道:“姝兒,這可怎么辦?都沒有人過來用膳?”
姝想了想說道:“粥棚在下面,我們的飯菜在上面,大家沒有聞到粥香和饅頭香。這樣,娘,你將飯盛到盆子里,我們將飯菜擺到路邊上,大家聞到飯香,自然就餓了,就會過來用飯了。”
韓氏點點頭,找了一個桌子,專門放飯菜,路過的人這才知道,原來這里是賣飯的呀。
問了價錢,同縣城的一個價,但是粥比縣城的還要濃,并且黃瓜色澤也非常好看,有些當即坐下來吃了起來。
韓氏瞬間開心了,興致很好地在前面忙活,齊智芳搭把手,齊智清則一邊看書一邊又做一鍋飯。
見嫂子用搟面杖在捶打昨晚泡的豌豆,奇怪地問道:“嫂子,你打豌豆做什么?”
“做好吃的!”
一聽嫂子說做好吃的,齊智清立刻饞了,湊上前說道:“我來幫你,嫂子!”
姝并不覺得讀書人應該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相反要讀書勞作協同發展。
又給齊智清拿了一個盆子和搟面杖,將豌豆放在盆子里,和自己一起砸成渣渣。
然后將雜碎的豌豆放在水中,一遍一遍地洗干凈。
將打碎的豌豆用細布將里面的水擰出來,將豆渣喂了馬,就放在灶房不管了,齊智清奇怪地問道:“嫂子,就這樣就好了?”
姝笑著說道:“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