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瓦汗戰地軍校一直是眾人關注的重點。
因為這里是培訓阿富汗抵抗侵略部隊軍事骨干的戰地軍校。
當年,根據東大與美國之間的軍事貿易協議,美國從東大購買武器裝備彈藥,由東大負責運送給阿富汗抵抗軍,并且要負責培訓。
美國人出錢,李干當時把培訓地點放在了靠近阿富汗邊境的石墨鎮瓦汗村。
搞著搞著,干脆就搞成了戰地軍校,以瓦汗村的名字進行命名。
蘇軍撤出阿富汗,阿富汗戰爭結束。
美國人自然就中斷了協議,不再從東大采購武器裝備彈藥。
但是,瓦汗戰地軍校不但沒有廢棄,反而往正規化、規模化發展。
前期,學員仍然是以阿富汗抵抗軍的骨干為主,后來逐漸發展成了軍中特種部隊的培訓學校,從阿富汗抵抗軍學習敵后作戰。
阿富汗抵抗軍在幾年的抵抗侵略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敵后作戰經驗,這一點是值得學習的。
他們在瓦汗戰地軍校得到了完整的、正軌的軍事培訓,后面甚至規定,擔任連級干部必須要經過瓦汗戰地軍校的培訓,合格后才能正式任職。
而作為第一期學員里的佼佼者,和李干一般歲數的穆基塔,已經在阿富汗抵抗軍里擔任軍級干部了!
而且,穆基塔是阿富汗抵抗軍軍事管理委員會的常務委員!
論職務,穆基塔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校長李干同志!
陸近山介紹了穆基塔的最新情況后,穆基塔在李干面前立正敬禮,“校長同志,學生穆向華向您報到!”
中式隊列動作!
李干還禮,笑著說,“向華,你很不錯,坐。”
在瓦汗戰地軍校學習過的阿富汗抵抗軍骨干,都會取一個中文名字,穆基塔的中文名字叫穆向華,很有蘊意。
穆基塔說,“校長,此次我回來,是向您求援的。”
他用的是“回來”,而不是“過來”。
可見,穆基塔是心向東大的。
穆基塔隨即把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李干陷入了沉思。
蘇軍撤出阿富汗之后,阿富汗國內的武裝沒有了共同的敵人,爭奪政權是必然的。
阿富汗國內的武裝有好幾支,其中抵抗軍的實力最強,因為他們得到了美國人的援助,又在瓦汗戰地軍校接受了正規的軍事培訓。
另一支武裝是圣地光榮軍,實力遜色于抵抗軍。
在反對侵略的戰爭中,抵抗軍的貢獻最大,損失和傷亡也是最大的。
趕走了侵略者后,抵抗軍要主導成立新政府,矛盾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光榮軍堅決不答應,他們要求平分權力。
談判談不攏,最后只能兵戎相見。
起初,抵抗軍打得光榮軍丟盔棄甲,勝利在望。
然而,今年初的時候,光榮軍突然爆發出了極強的戰斗力,局勢從光榮軍被抵抗軍壓著打,反轉為光榮軍打得抵抗軍節節敗退。
這個時候,穆基塔他們才發現,美國人、蘇聯人都在為光榮軍提供支持。
尤其是美國人,大力扶持了一個臨時政權,基礎就是光榮軍。
這一次,美國人不但提供資金和物質援助,還秘密雇傭了大量的雇傭兵直接加入光榮軍擔任作戰顧問、指揮骨干,甚至這些雇傭兵直接上場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