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屹立于此,見證了太多的皇權更迭與王朝興衰,用最宏大、最沉默的建筑語,訴說著某種近乎永恒的真理。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夢想著能踏入這座天下權柄的中樞。或許,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方能真正體會到,這座在外人看來威嚴神圣的皇宮,其本質亦是一座無形的牢籠。
二人并未從正中的承天門進入,而是繞行至西側的西華門。
宮門守衛顯然認得劉恩賜,驗過腰牌后便恭敬放行。
踏入宮門,凌川才算真正見識到何為‘天子居所,人間極致’。腳下的宮道以兩尺見方的特制金磚墁地,磚面光滑如鏡,歷經數百年打磨,接縫處細密如發絲,幾乎難以辨認。
穿過西華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開闊的廣場,遠處是蜿蜒如玉帶的金水河,一座座精雕細琢的漢白玉石橋橫跨其上。
劉恩賜引著凌川沿主道前行,似乎并不著急,反而是在沿途中低聲向凌川介紹:
“將軍,前方那重檐廡殿頂的宏偉殿宇,便是武英殿!陛下時常在此召見武將,閱示兵陣圖。殿前那對銅獅,乃是太祖皇帝立國時,收繳天下兵器熔鑄而成,意在止戈平亂。”
凌川抬頭望去,只見武英殿匾額乃是以遒勁的楷書寫就,他雖不懂書法,但也能感受到那一筆一劃間蘊含的氣韻。
繞過武英殿,穿過一道月華門,景色豁然開朗,一條更寬闊的御道筆直延伸,兩側古柏參天,枝干虬龍般探向天空。
劉恩賜指著路旁那些需數人合抱的巨木,“這些柏樹多是太祖與太宗皇帝親手所植,至今已逾三百年。陛下每年清明,都會親至此處,撫樹追思先祖創業之艱。”
繼續前行,路過一處名為‘奉先殿’的宮院,門口石碑上刻著勸課農桑的詩文,筆力沉雄,劉恩賜告知此為世宗皇帝御筆親題。世宗皇帝以勤儉愛民著稱,這塊碑文意在警示后世子孫勿忘根本。
沿途所見殿宇,無不雕梁畫棟,斗拱層層疊疊,彩繪絢麗。
琉璃瓦在夕陽下閃爍著柔和而富麗的光澤,檐角蹲獸形態各異,默默守護著這片皇家禁地。
不時有身著統一服色的太監宮女低頭斂目,步履輕悄地經過,見到劉恩賜皆恭敬避讓行禮,整個宮城秩序井然,安靜得只能聽到風聲和自己的腳步聲。
最終,劉恩賜引著凌川來到一處相對僻靜的宮殿前,殿門懸掛的匾額上寫著‘養心殿’三字,字體清秀雅致,與一路所見的雄渾風格迥異。
“將軍,請在此稍候,咱家進去通傳!”劉恩賜示意凌川在殿外廊下等候,自己則整理了一下衣冠,邁著悄無聲息的步子走進了殿內。
凌川立于廊下,目光掃過庭院中精心修剪的花木和嶙峋的假山,心中對即將面見的皇帝,以及這深不可測的皇宮,充滿了復雜的思緒。
曾經還在北疆之時,他曾堅定地認為,大周之所以腐朽到這種地步,朝堂之上的權臣、各地擁兵自重的武將,以及不斷吸食帝國血肉的世家豪門皆是元兇,但真正的罪魁禍首,還得是做早龍椅之上的皇帝。
加之蘇璃一家的悲慘遭遇,導致他對于當今圣上從無好感,甚至不止一次動過殺心。
可到了神都之后,種種跡象表面,陛下并非像傳中的那般昏聵,就像昨晚一直持續到中午的那場清洗,便充分展現出其鐵血手腕。
可凌川實在想不明白,若對方真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帝王,又為何會將偌大的帝國治理成這副模樣,又為何會殘害忠良,將蘇大將軍這等帝國柱石處死?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