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慶王碰到像這樣棘手事,都會詢問郭孝生,可是郭孝生不上朝快兩年了,一直在家治病,不參與朝中事。
為此,慶王對郭孝生很有意見,治病時間太長,有點懷疑他是托病不出。
他這樣懷疑是有依據的,因為郭孝生和太子周致雍不對付,郭孝生可能不想再參與政事了。
慶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周致雍,自幼習武,不好文,為人奸詐,交游甚廣;小兒子周致和,博覽群書,為人謙和。
慶王有意立兒子周致雍為太子,這也符合立長的傳統。
他私下征求郭孝生意見,不料郭孝生當即否決,說致雍殿下不適合做太子,而致和殿下更合適。
慶王說歷來立儲,都是立長不立幼,否則必亂。
郭孝生說,和平時期,確實這樣,但現在天下四分五裂,后面還會有戰事,應該立賢。
致和殿下胸懷寬廣,必能招賢納士,使得國家長治久安。
后慶王公開征求滿朝文武意見,絕大多數都支持立周致雍為太子,這也符合祖訓。
正因這件事,周致雍對郭孝生很不滿,不久后,郭孝生托病不出。
紅龍教攻占木州后,勢頭很猛。
在此時,皇太子周致雍舉薦一個謀士,名叫龐慧根,名字佛里佛氣的。
慶王詢問他如何對付紅龍教?
龐慧根提出一個重要觀點:不讓紅龍教再前進一步,失去的地盤暫時不收復。
第一句話慶王好理解,第二句話感到不可思議。
龐慧根解釋道:
“其一:紅龍教現在占據大青灣、大青山,倘若南安朝、西安朝從水路攻擊我國,紅龍教首當其沖,等于免費給我們守水路,何樂而不為?
其二:倘若收復失地,必然大動干戈,周山、周澤早就對我國虎視眈眈,趁虛而入,奈何?”
慶王覺得有道理,改派大將尉遲根實帶兵攻打紅龍教,尉遲根實和教主王天寶大戰后,雙方僵持。
慶王想到龐慧根的計策,也擔心尉遲根實有失,將他調回慶州。
果然,紅龍教不再攻打府縣了,雙方處于和平狀態。
慶王及大臣們又恢復鶯歌燕舞的生活,舒心過日子。
現在朝堂上大臣提出兩個方案,龐慧根一直沒有說話,慶王轉頭問他如何看待此事?
龐慧根行禮畢,“啟奏陛下,臣認為可以把兩種方案結合起來。”
“哦,如何結合?”,慶王很感興趣,其他大臣們也是洗耳恭聽。
龐慧根說道:“在軍事方面,我們采納紅龍教所提出的方案。
具體而,我們嚴密防守陸路,這原本就是我軍的職責所在。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求紅龍教必須嚴格把控水路,絕不能讓周山大軍有機會從大青灣成功登陸,即使部分部隊僥幸登陸了,也不能讓他們通過大青山。”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但是,在其他領域,我們不與紅龍教展開合作。
對于一些關鍵點,我們決不妥協、讓步。”
慶王連連點頭,也是啊,只要軍事上合作就可以了,其他方面不合作就是。
這么簡單的事,龐慧根幾句話就說明白了。
賀州方向,本來就布下重兵防備周山的,不需要做太大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