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看這群草包想不通又干不掉你的樣子,真的很有趣。
御座之上,天子劉辯看著那個在一片或敬或畏的目光中,緩緩走回自己位置的青衫身影,小手緊緊攥著龍袍的袖子。
他的眼中,恐懼已經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依賴與信賴。
他覺得,只要郭諫議在,這龍椅,他似乎就能坐得穩一些。
天子劉辯被他這番氣概所折服,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連連點頭:“好!好!朕依你!”
“朕不僅讓你當諫議大夫,朕還給你一道特權!”
他站起身來,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宣布:
“自今日起,諫議大夫郭獨射,上可諫君王之非,下可議百官之過!”
“凡其所,無論對錯,辭是否中聽,皆為忠!”
“任何人,不得以此為由,加害于他!”
“違者,視為謀逆!”
“欽此!”
此一出,滿殿皆驚!
這已經不是護身符了,這是皇帝親賜的一柄“天子之劍”!
一柄看不見,卻比任何刀劍都更加鋒利的劍!
郭獨射抬起頭,迎著眾人或敬畏、或嫉妒、或怨毒的目光,微微一笑。
他知道,從今天起,他的“嘴強王者”之路,踏上了康莊大道。
“陛下!”他的聲音,陡然變得激昂慷慨,響徹整個大殿!
“臣,郭獨射,請陛下明鑒!”
“今日勤王,乃天下忠義之士共同之功,非一人一姓之功!”
“臣請陛下下旨,暫不大封,只犒賞三軍,穩定軍心。”
“另設‘討賊都督府’,由朝中德高望重之臣主理,統合各部兵馬,共討國賊!”
“待到國賊授首,河清海晏之日,再行論功行賞不遲!”
“如此,方能團結一心,共赴國難!”
“否則,董卓未滅,我等已自亂陣腳,大漢江山,危矣!”
一番話,擲地有聲,正氣凜然。
王允等一眾老臣,聽得是熱淚盈眶,紛紛出列附議:“郭諫議所極是!請陛下圣裁!”
御座上的劉辯,哪里懂這些。
他只看到下面那個最兇的郭叔叔說完了話,而王太傅他們都同意了,便連忙點頭如搗蒜:“準……準奏!就依郭愛卿所!”
未央宮的一場朝會,如同一塊巨石砸入名為洛陽的池塘,激起的漣漪,正以驚人的速度擴散到全城每一個角落。
朝會結束不到一個時辰,整個洛陽城都“活”了過來。
街頭巷尾的酒肆茶樓里,說書先生的驚堂木拍得啪啪作響,唾沫橫飛。
“諸位看官,要說今天下第一奇聞,當屬咱們這位新晉的‘鐵嘴諫議’,郭獨射郭大人!”
“話說那未央宮大殿之上,袁紹袁術兄弟居功自傲,丁原刺史虎視眈眈,那場面,是劍拔弩張啊!”
“就在這時!郭諫議挺身而出,先指著袁術的鼻子,罵他火燒宮門,是斷我大漢文脈,堪比暴秦焚書坑儒!”
“罵的那袁術是面如豬肝,渾身發抖!”
“再轉頭,對著那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說他沽名釣譽,鼠目寸光!”
“最后,連那手握并州強兵的丁刺史也沒放過,直他‘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好家伙!一人罵遍殿上三雄,引得百官動容,天子側目!這是何等的膽魄!何等的氣概!”
聽客們個個熱血沸騰,一個布衣打扮的漢子激動地一拍大腿。
“痛快!早就看那幫腦滿腸肥的家伙不順眼了!就該這么罵!”
旁邊一個像是讀過幾天書的賬房先生,壓低了聲音,神秘兮兮地補充道:
“你們這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可聽說了,這位郭諫議,那才叫真正的神人!”
“當初何進大將軍要召董卓入京,就是郭諫議在密室之中,痛斥其為引狼入室的蠢行!可惜大將軍不聽啊!”
“還有!大將軍被宦官誘入宮中那天,郭諫議就在宮門外,死死拉住他,勸他速速回營整兵,防備董卓!唉,又是不聽!”
“北邙山下,天子蒙塵,是誰單人獨騎,沖著董卓數萬大軍,罵得那董肥豬狗血淋頭,不敢妄動?”
“還是郭諫議!”
“后來董卓入城,是誰施展妙計,聯合袁家兄弟,打了董卓一個措手不及?”
“也是郭諫議!”
這一樁樁,一件件,仿佛傳說般的事跡被串聯起來,一個算無遺策、膽識過人、忠肝義膽的形象,在所有百姓心中,轟然立起!
而最讓天下讀書人五體投地的,還是最后那件事。
“陛下龍顏大悅,要封他做太尉!統領天下兵馬!黃金千兩,良田百畝!”
“可你猜怎么著?”
說書先生故意賣了個關子。
“郭諫議他……他不要!”
“他說,‘臣不求升官,不求發財,只求能為陛下,為大漢,說幾句真話,罵幾個國賊!’”
“轟”的一聲,整個茶樓都炸了鍋。
高風亮節!
這才是真正的名士風骨!
視富貴如浮云,置生死于度外!
一時間,“郭諫議”三個字,傳遍了洛陽的每一個階層。
在普通百姓眼中,他是為民請命的青天大老爺。
在中小官員眼中,他是敢于直面權貴的官場脊梁。
在天下士子眼中,他就是當世的圣人,是黑暗亂世中唯一的光!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