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寫你‘誅殺閹黨,匡扶漢室’,還是寫你‘嫉賢妒能,屠戮忠良’?”
然后,他又轉向袁紹,笑容愈發冰冷。
“還有你,袁本初,你們袁家四世三公攢下的清名,夠不夠你這一劍砍的?”
這番話,如同一盆臘月的冰水,從何進與袁紹的天靈蓋,一直澆到了腳后跟。
寒氣刺骨!
他們想過郭獨射會求饒,會辯解,甚至會血濺五步。
卻萬萬沒想到,他竟敢用一種俯視的姿態,將他們二人最珍視的名望與前途,輕飄飄地放在天平之上。
讓他們自己掂量,是泄一時之憤重,還是遺臭萬年重。
殺一個郭獨射,很簡單。
后果,卻是與天下士人為敵。
漢興四百年,最重清議!
被罵幾句,就要拔刀殺人?
那不是豪杰,那是暴君,是國賊!
更何況,他不是阿貓阿狗,他是郭泰之孫!
郭泰!
當世大儒,海內名士公認的領袖!
黨錮之禍何其酷烈,天下名士噤若寒蟬,唯他能安然講學,門生故吏遍布四海。
這天下讀書人,誰不念他郭家一份香火情?
動了他的孫子,就等于捅了天下士林的馬蜂窩!
那無數的筆桿子,能把他們釘在史書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這個代價,太大了。
大到何進承受不起,他袁本初,更承受不起!
何進握著劍柄的手,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可那柄劍卻重若千鈞,怎么也拔不出來。
他本就因出身而自卑,若是再背上一個“屠戮名士,構陷忠良”的罪名,他這輩子,都休想得到世家大族的真正認可!
大將軍的寶座,將徹底淪為風中樓閣!
袁紹的臉色更是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他素來自詡名門領袖,最重風儀氣度,此刻卻被一個狂生逼入死角,進退維谷。
心中的憋屈與怒火,幾乎要從胸膛里炸開!
袁家四世三公,靠的是什么?
是“清名”!
是這塊金字招牌,才籠絡了天下人心!
為了一個未必能成的計劃,為了出一口惡氣,搭上袁氏百年的聲望,去殺一個郭泰的孫子?
蠢貨才會這么干!
他可以不在乎何進的死活,但他必須在乎,天下人如何看他袁本初!
寂靜!
死一般的寂靜!
整個密室的氣氛,尷尬到了凝固。
打,是萬萬不敢打了。
可就這么放了,他們二人的臉面又往哪里擱?
就在這尷尬的死寂中,一個溫和卻有力的聲音響了起來。
“咳,咳。”
主簿陳琳從人群中走出,對著眾人團團一揖。
“大將軍,袁校尉,諸位同僚,稍安勿躁。”
人物:陳琳,字孔璋
身份:大將軍主簿
生平:廣陵人,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文采斐然,現為何進幕僚。后歸袁紹,為袁紹作討曹檄文。再后歸曹操,屢獻良策。
弱點:文人風骨,身不由己,總想在亂世中尋找一個值得輔佐的明主。
郭獨射瞥了他一眼,心下了然。
這位未來的筆桿子大神,替袁紹寫檄文能把曹操的頭風病罵好的狠人,現在要出來和稀泥了。
陳琳先是對郭獨射遙遙一揖,眼中帶著幾分欣賞與無奈,隨即轉向何進與袁紹,躬身道:
“我等今日齊聚,皆為誅除閹宦,匡扶漢室,乃是同心同德,而非仇讎之會。”
“郭諫議雖辭激烈,然其拳拳之心,與大將軍并無二致。”
“大將軍欲行雷霆手段,亦是為求一勞永逸,以絕后患。”
“目的相同,方略有異,何不平心靜氣,再覓萬全之策?”
“若因語之爭,先自亂了陣腳,豈非親者痛,而仇者快?”
“大將軍海量汪涵,豈能與忠直之士計較一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