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鄱陽。
    煙波浩渺的湖面上,幾艘樓船靠在一起,相互之間用鎖鏈固定,正是江東大軍的指揮部所在。
    其實連舟這種情況,在水上經常會應用到,此舉確實能起到穩定的作用。
    關鍵點在于,別把所有船都連起來,那就有些離譜了
    樓船頂部。
    孫權負手而立、憑欄遠眺,視線的盡頭是矗立在江邊的柴桑,是為最前沿。
    而后是長江匯入鄱陽的交界處,湖口位置排列著一支龐大艦隊,是為二線。
    再然后,則是停泊在鄱陽湖中,后續的接應艦隊,此乃第三線。
    至于孫權本人所處的位置,則是在最后方,遠離三道防線的位置。
    就算打起來,也絕對威脅不到孫權的安全,這幾艘樓船同樣能從容解除連鎖。
    “敵軍那邊還沒有動靜嗎?”孫權望著水面發問。
    “回主公。”身后的諸葛瑾開口,“暫時還沒有任何動作。”
    “敵軍在搞什么鬼?”孫權眉頭緊鎖,“大軍壓境這么長時間,卻一直不發起進攻。”
    “主公,我看敵軍是無計可施。”諸葛瑾分析道:“三道防線互為援奧、固若金湯,恐怕敵軍也找不到進攻方向,故而遲遲不肯發起進攻。”
    “哦?”孫權微微挑眉,“老將軍布置的陣勢,竟有如此威力?”
    “咳咳~”諸葛瑾稍顯尷尬,解釋道:“回主公,這是當年”
    諸葛瑾點到為止,孫權心領神會,頓時不再繼續追問。
    當初是誰常駐鄱陽,孫權身為江東之主豈能不知,腦中立馬就有了答案。
    “兄長。”孫朗忍不住道:“您說,周賊會不會有什么辦法?畢竟這道防線本就出自他的手筆,萬一此僚親臨前線”
    孫權聞心中一緊,頓覺孫朗說的有道理。
    有道是:解鈴還須系鈴人。
    倘若由周瑜這個系鈴人來破解,這三道防線還能頂得住嗎?
    “報~~~”
    這時,一名信使快步登上樓船頂層,近前下拜道:
    “啟稟吳侯,根據江陵細作來報,周瑜乘船出發,此刻應當親臨江夏。”
    “糟了!”孫權驀然色變,自自語道:“周賊親臨前線”
    “主公安心。”諸葛瑾出勸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猶未可知啊!”
    “子瑜的意思是”孫權若有所思。
    “這鄱陽防線,當初乃是周瑜不遺余力打造。”諸葛瑾繼續道:“如今由他全力進攻,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諸葛瑾就差直說:你信不過別人,還信不過周瑜?
    這畢竟是周瑜的杰作,江東一直沿用至今,甚至沒人能在原有基礎上,再提出調整與改進,可見這道防線已經盡善盡美。
    “加之還有四位老將坐鎮。”諸葛瑾緊接著道:“韓當老將軍坐鎮柴桑,黃蓋老將軍坐鎮湖口,程普與朱治兩位老將軍負責壓陣。”
    “三道防線層層遞進、互為援奧,縱使周賊親臨又如何?”諸葛瑾安撫道:“料想也沒有什么好辦法,要不然何必久久不發起進攻呢?”
    “倘若真能輕易攻破,恐怕周瑜早就迫不及待出兵,直接殺到秣陵了。”
    在諸葛瑾一番語的安撫下,孫權總算是恢復冷靜。
    “子瑜之有理,三道防線足以抵擋賊軍攻勢!”
    “是啊。”諸葛瑾趁熱打鐵,“要對幾位老將軍有信心,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經驗十足。”
    “若事不可為,肯定會做出判斷。”諸葛瑾提醒道:“眼下幾位老將沒說什么,說明他們有信心守住此處。”
    “聽君一席話,使我撥云見日、茅塞頓開!”孫權心中大定,“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
    “恐怕周賊也想不到,當年他打造的防線,最終會成為他最大的阻礙!”
    一想到江東利用周瑜打造的防線,成功阻攔住周瑜的進攻,孫權這心里不禁升起陣陣快感。
    “傳令三軍,加緊防備!”孫權下令道:“此番若能擊退來敵,戰后我自有重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為確保能夠擋住周瑜的進攻,孫權并不吝嗇下一些血本。
    畢竟若是擋不住,孫權可就血本無歸了
    翌日。
    天光熹微。
    沉寂的江夏宛如復蘇的巨獸,大開的城門好似深淵巨口,從中冒出無數的大軍。
    待到太陽升起后,十二萬大軍已經盡數登船。
    “擊鼓~~~”
    “進軍!!”
    在激昂的戰鼓聲中,無數戰船緩緩開動,朝著下游方向殺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