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鹽鐵二廠后,周瑜率眾返回衙門。
“傳令,在荊、益二州全境貼出告示,招募各個行業的能工巧匠,尤其是擅長造紙的人才。”
在青城山參觀完火藥,周瑜就動了這個心思。
書寫要用到竹簡,火藥要用到竹筒,境內的竹子早晚要砍絕跡
索性,不如朝著下個階段邁進。
用紙張來代替竹子,不管是作為書寫載體,還是作為卷制火藥,紙張都要優于竹子。
尤其在今日,通過蒲元的改良,讓周瑜以最直觀的方式,認識到一員能工巧匠能發揮的作用有多大。
正值亂世,人們往往更重視文韜武略的人才。
比如治政理民的文官、運籌帷幄的謀士、巧舌如簧的說客
又比如勇猛無敵的武將、調兵遣將的統帥、嚴刑峻法的酷吏
以上這些固然很重要,但能工巧匠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甚至能發揮的作用更為直觀。
周瑜不滿足于鹽鐵方面的領先,打算招募各方各面的工匠,爭取在所有工業方面爭先。
“遵命。”火井太守當即領命,“屬下這就去安排。”
“還有。”周瑜叮囑道:“火井百姓的后勤,必須妥當安排,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主公放心。”太守回答道:“食物都是由衙門統一安排,絕不會有差池。”
“不夠。”周瑜搖頭道:“即日起,開始為火井百姓統一修建新居,讓家家戶戶都住上新房子,不能區別對待。”
不患寡、患不均。
統一安排新居,最好做到樣式同一、面積一致,避免出現爭端。
“還有。”周瑜繼續道:“火井百姓不得外出,消費方面也要照顧到。”
“由衙門開設食肆、酒館、茶樓等娛樂消費場所。”
人不是機器,每天睜眼就是工作,長久下去早晚會出問題,必須要有消遣的地方。
火井百姓已然衣食無憂,賺到的工錢總要有個地方花出去。
“除此之外,當地還需要教育。”周瑜提議道:“火井百姓家中的孩子,總不能讓他們現在就做工吧?理應入學讀書。”
“當然,教他們四書五經就算了,學了也沒什么用處。”周瑜繼續道:“但可以考慮教他們技藝。”
不同于成都的書院,周瑜打算在火井郡,設立一所專業技校。
當地孩子本就耳濡目染,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若在學習一番專業技藝,成人后定然都是能工巧匠,能把火井郡的事業建設的更好。
“屬下都記下了。”太守抱拳道:“后續定然都安排好。”
按照周瑜的想法,火井的居民除了不能自由離開,其他各方面都要拉滿。
不管是生活待遇、消遣娛樂,亦或者后代教育,都要優待當地百姓。
或許以后世的眼光來看,火井郡好像一個巨大的“監獄”,百姓們無法自由離開。
但以當下的時代背景而,火井郡就是“天堂”。
要知道,古代的戶籍制度,壓根就不允許百姓亂跑。
對于火井百姓而,不就是不能亂跑么,以前也不能亂跑啊!
簡而之,除了生活質量提高外,火井百姓沒覺得有其他變化。
百姓們提起周瑜,都是感恩戴德、千恩萬謝,讓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
安排好任務后,周瑜離開衙門、返回居所。
“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