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杯酒釋恩仇
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香港樓市傾頹,說是雪崩也不大夸張,樓價給腰斬的豪宅高樓歷歷皆是,香港房地產業也遭受重挫,最為關鍵的,在新經濟浪潮如此活躍的今天,香港樓市仍然看不到復蘇的跡象,甚至都有個別媒體將這一切推責給回歸的政治問題上。
香港樓市遭受重挫,內地經濟穩健,種種政策又促使內地房地產市場迅速崛起,即使受挫慘重但是根基深厚、元氣未傷的香港房企都紛紛轉向內地中心城市尋求突圍,就連永盛影業、英王國際這些香港娛樂產業幕后的財東都紛紛擁到內地投資房地產,唯有嘉信地產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兩三年間連遭重挫,在錦城地產上的投資被宏信殂擊,又遭科王、精典背叛,如今的市值突破十八億港元,甚至不足鼎盛時的十分之一。
即使香港絕大多數樓盤市值都遭到腰斬,嘉信地產名下的商業地產價值都不止十八億港元,只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夕,嘉信地產在香港正大肆擴張,受挫頗重,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強行推出兩棟寫字樓都發生虧損,在中環永嘉大道開發一棟五十二層的摩天大樓在結構封頂之后由于缺乏后續資金投入而爛尾,因此而產生的巨額財務成本而使嘉信地產這兩年來連續虧損。
只要永嘉大道的大廈能順利完工,嘉信地產或許還有機會擺前眼下的危機,香港經濟畢竟沒有受到多么慘烈的重創,即使樓價受挫,出售樓宇不利,出租樓宇還是能持平運營,其他項目就能實現整體的盈利。即使不能恢復到鼎盛期的市值水平,少說也能恢復到五六十億港元的市值水平。
永嘉大道項目要完工還需要投入十二三億港元的資金,只是現在香港樓市萎靡不振,再加上嘉信地產大股東葛明信、葛蔭均父子的商譽在香港金融界受到普遍的質疑,哪家金融機構愿意向他們提供這筆巨資?這當然也不排除背后有人給嘉信地產設置障礙。
沒想到最后還是錦湖出手了,只動用六億港元就從匯豐銀行手里獲得葛氏父子質押的嘉信地產30%的股權,謝劍南知道匯豐銀行也是嘉信地產的大股東,即使將葛氏父子質押的股權出售給世紀錦湖地產,手里還直接持有嘉信地產15%。
匯豐銀行額外購買公司債向嘉信地產提供12億港元的資金并不是用于永嘉大道項目的后續工程,而是用于收購世紀錦湖地產在海州的部分商業地產資產,這一點讓謝劍南頗感意外,但是他心里清楚,錦湖與匯豐銀行肯定還會有更大的后續動作。
3月12日,謝劍南從馬來西亞考察通訊市場后返回香港,錦湖入主之后嘉信地產第一次股東大會也已經召開完畢,正式向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遞交更名申請將上市公司更名為世紀錦湖地產集團(香港)公司,正式成為是世紀錦湖地產控制的上市公司,而錦湖則更深的隱藏在背后,孫尚義出任世紀錦湖的董事局主席,邵至剛擔任集團總裁。
事情頗有戲劇性,在葛家分裂之前,孫尚義曾擔任嘉信地產執行董事、副總裁等高級職務,葛家分裂之后,孫尚義離開嘉信地產,沒想到這一圈轉回來,孫尚義又代表錦湖擔任董事局主席,倒不知道葛明信、葛蔭均父子心里有什么感想。
這時間關于圍繞嘉信地產股權交易幕后的資本運作也漸漸給媒體追蹤報道浮出水面。
錦湖從匯豐銀行手里收購嘉信地產股權的六億港元資金是由香港國裕投資提供的融資,錦湖只不過將這部分股權抵押給國裕投資罷了。
國裕投資是嘉信地產的主要債權人,曾為嘉信地產的永嘉大道項目提供二十億港元的融資。嘉信地產陷入困境,也使國裕投資這筆二十億港元的債權陷入危機之中,除此之外,國裕投資還持有嘉信地產6%的股份,嘉信地產徹底崩盤絕對不是國裕投資希望看到的局面。
匯豐銀行與國裕投資一直都在為嘉信地產尋找有實力的接盤人,錦湖不僅以世紀錦湖地產的名義入主嘉信地產,將其改組以利于向內地房地產市場進軍,還將以錦湖商事的名義收購永嘉大道項目待項目建成后作為錦湖商事在香港的新總部。只不過收購永嘉項目所需的三十億港元巨資,國裕投資與匯豐銀行將分別提供二十億港元、十億港元的融資;國裕投資倒是可以從嘉信地產收回之前借出的二十億港元。
謝劍南讀過這些財經新聞,只是微微的嘆了一口氣。
錦湖從頭到尾就沒有花一分錢,錦湖商事得以收購永嘉大道一棟五十二層的摩天大樓作為新總部大廈,世紀錦湖地產控制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持有30%的股權,并將部分資產置入上市公司,母公司轉手又獲得十二億港元的流動資金。
香港國裕投資從愛達電子借殼上市時就是錦湖的合作伙伴,之前的合作體驗相當愉快,在亞洲金融危機時,也由于緊盯錦湖的操作而減少了許多損失,這次將錦湖拉進來,主要也是為了解決他們對嘉信地產的二十億港元債權危機問題。
這次的資本運作之后,事實上就是國裕投資將二十億港元的債權從嘉信地產名下轉移到錦湖商事名下,錦湖商事的公司債信用級別顯示要比瀕臨破產的嘉信地產高得多,再說等永嘉項目建成之后的資產抵押質量也要比爛尾樓高得多,順利的將債權危機解決掉。為了能促成這一點,國裕投資不得不多向錦湖提供六億港元的融資,以幫助其從匯豐銀行手里獲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作為香港的老牌投資銀行,匯豐銀行近兩年來也看到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只是找不到合適的合作對象與媒介;另一方面,匯豐銀行在嘉信地產上的股
權投資也遭受重挫,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幫他們來解套。匯豐銀行這才將葛明信、葛蔭均父子質押給銀行的嘉信地產30%的股權只以比市值稍高的價碼出售給錦湖。除此之外,還購買公司債的名義向錦湖入主后的嘉信地產提供十二億港元收購世紀錦湖地產在海州的部分商業地產資產,改善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還與國裕投資聯合向錦湖商事提供三十億港元的貸款用來收購上市公司旗下永嘉大道爛尾項目,幫助上市公司解掉這兩年來最沉重的包袱。
嘉信地產更名為世紀錦湖地產集團,后續的重組方案一經公布,股價就有了強勁的反彈,重新步入市值超五十億港元的大公司行列。
整個過程中最為痛苦的大概就是葛明信、葛蔭均父子了。
嘉信地產30%的股權本是他們名下的財產,只是被質押給匯豐銀行抵債,過了時限喪失了處置權,又給匯豐銀行低價出售給錦湖,股權收購資金剛好抵銷掉他們欠匯豐銀行的債務(匯豐銀行并沒有替他們賣個好價錢的義務),在嘉信地產實際控制權發生轉移之后,特別是錦湖商事與匯豐銀行、國裕投資簽以及上市公司簽署對永嘉大道項目的處置協議之后,那部分被交易的股票市值在短時間內就激增了三倍,逼近十八億港元。
可惜,這一切跟葛明信、葛蔭均父子再沒有任何的瓜葛了,能想象到葛明信、葛蔭均父子咬牙切齒的模樣,只可惜,他們再不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了,只是商場被吞食的對象而已。
入夜前,謝劍南特意讓司機開車載他到淺水灣轉了一圈,看著淺水灣大道左側的深宅大院,宅門深閉,墻頭長著些雜草也無人清理,看不清院子里有沒有人,一付冷清孤寂的模樣,葛氏父子手頭最值錢的資產也就這處香港樓市最狂熱時號稱值四億港元的豪宅了,前段時間聽說葛明信、葛蔭均父子有意以一億港元低價將這處豪宅出售,誰能想象到鼎盛時香港富豪榜排名第四的葛家會在短短三四年就徹底衰落了?
倒也不能說葛家衰落了。
孫尚義、葛明玨夫婦都是葛氏家族成員,葛明德也是葛家旁支,由于錦湖旗下的核心成員企業從不對外公布財務資料,外界只能初步估計孫尚義、葛明玨夫婦以及葛明德名下的總資產超過四十億港元。
謝劍南對錦湖的情況更加熟悉,他清楚孫尚義、葛明玨夫婦以及葛明德等人對錦湖最近幾年的飛速發展至關重要,除了親自沖鋒陷陣之外,還為錦湖的前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孫尚義、葛明玨夫婦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拋售嘉信地產股票套現資金就超過十億港元的巨資,這筆資金自然也是注入錦湖了――他們在錦湖商事占有的權益不會太低。要知道錦湖從昆騰在線以及全球音樂在線兩家互聯網企業頭上獲得的現金收益就超過十六億美元,拋開這筆額外的非常規收益不算,錦湖九九年在消費類電子產品、家電、地產、紙業、連鎖賣場等領域的總利潤規模估計能達到十六億美元甚至更高,以通常證券化的計算方式進行比較,將整個錦湖的市值規模估算在三百億美元左右也要算是相當保守的。
就算孫尚義、葛明玨夫婦以及葛明德等人在錦湖占有的權益只有10%,那他們名下的財富估算也差不多在30億美元左右,也要超過葛家頂峰時期的水平了。
香港的財經媒體估算孫等人的財富只有40億港元,大概只是以錦湖的凈資產規模來考量,要是孫等人愿意以40億港元轉讓他們對錦湖所持有的權益,國際投行大概要為此擠破頭了。
葛明玨是葛家大房長女,孫尚義雖是女婿,卻是入贅葛家,倒是可以說葛家在他們身上中興了,其他分出去的葛家成員即使不再大富大貴,至少也不落魄;真正落魄的也只有葛明信、葛蔭均父子一支罷了。